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环首刀的环首是干什么用的?大刀连都绑上红布是干什么用的?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7707次阅读 0次回复

这把环首工具刀,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已经饱含了一个穿越三千年的智慧。令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铸刀师的匠心独运。

直到今天,诸如活络扳手一类的工具,依然有这个设计。那么,这个环首的作用也就一目了然了——方便悬挂。

在商周时代,物质文明尚未发达,给这类小刀配以华丽的刀鞘,着实太过奢侈,但是如果随意摆放,又容易被刀刃误伤。所以,匠人们便设计了这个环首,让这些短刀悬挂在厨房之中。到了后来,均衡刺、劈、砍功能的直刀造型变成为了绝对主流,但是环首这个特征却依然被保留。实际上,我们看早期的环首战刀,尽管其长度已经不可同日耳语,却依然能够看到这类短刀的影响。

通过观察汉代的画像砖,我们会发现,环首并非单独存在,而是另有玄机。

这些环首上,都系了一根绳子,这根绳子,便是解开我们问题的关键。类似的设计,在唐代壁画描绘的唐刀、宋明浮雕展现的宝剑上也有体现。

说到这里,有经验的刀友或许已经能够猜到,这根挂在环首上的绳子,便是手绳,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部件,其作用在于防止刀剑脱手或者敌人夺刀。在更多的古画和雕塑上,我们都能找到印证。

环首系的刀(刀柄端带金属环),是漫长华夏文明中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武备种类。它一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为主力近身格斗武器保卫着华夏文明的繁衍和辉煌。而环首的出现应该是出于实用和美学的双重原因,既可以起到平衡配重效果、又可连绳套挂手稳定握持、还能坠挂饰物和刀穗。环首刀最初是做为骑兵的劈砍武器来取代原本的汉剑。汉剑由于双面开刃而不利于马上作战、不利于劈砍、易折断,这在对匈奴骑兵的近身战斗中非常不利。而环首刀单面开刃、厚脊,在当时而言是最利于砍杀的兵器,加上强弩铁戟的长短程配合,大大加强了汉骑兵的攻击力(当时世界上尚未出现马镫)。1974年7月,在山东临沂苍山地区出土一把东汉的环首刀,刀身上还刻有隶书铭文十八字:“永初六年(112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孙”。“卅湅”就是三十炼,也就是这把刀曾经使用"百炼钢”技术将钢材折迭锻打达三十次之多,而在这把刀的刃部还发现经过“淬火”。“淬火”是将刀刃加热到某一高温,再用水、油或空气使其急速冷却,并让工件表面硬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先进武器和强大国力的决定性作用下,汉军将匈奴打得元气大伤,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内附被完全汉化。

环首刀

雏形

在商、周、秦及汉初,中国处于青铜兵器主导的时代,虽然从春秋时期起就陆续出现了铁制兵器,却并未全面普及军队。环首刀在商代就有出土,春秋战国时期富甲天下的齐国甚至是以环首刀为型来制做钱币,可见在这段时间里环首刀的使用还是比较广泛的。这一时期,偶尔也会出土铁质环刀。但总的来说,在那个剑为第一贴身格斗兵器的时代,环首刀依然不是主角,它更多的作用只是一种生活工具。并且由于青铜本身性能的限制,注定了近身兵器只能以击刺为主,劈砍则容易导致武器的断毁。一直到了西汉,青铜环刀的型制开始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刀身越发的纤长(基本已经确定了钢铁环刀的型制),同时钢铁技术的普及推广、对匈奴战争的势在必行,一切都在蕴酿着一场华夏近身格斗兵器的华丽大变革。

环首刀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拉开了中国冷兵器的序幕。各个诸侯国的君主为了扩张领土,逐渐扩大了对冷兵器的需求。为了适应军事作战的需求,春秋战国时期陆续生产了铁制的兵器。

据了解,环首刀起源为商代,近代考古学者称在商代墓中,发掘了环首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富甲天下的齐国曾以环首刀的外形制作过钱币。由此可见,春秋战国的人们曾广泛使用过环首刀。

那么以此来看,环首刀的刀环有什么作用呢?在记载环首刀的书籍资料中,大多提及了环首刀的刀环有什么作用。环首刀作为一种冷兵器,经常被用于军事作战中。为了增强持刀者与刀柄的摩擦力,于是铸剑者在环首刀上设计了刀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持刀者手拿环首刀劈砍对方时,会使手腕和虎口产生反作用力。在这种情况之下,持刀者很有可能使刀剑脱手,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铸剑者在刀剑上设计出了刀环。环首上大多用丝线和绸缎布匹缠绕。等到士兵上阵作战之前,他们也会将环首缠在手腕部,即使刀剑脱手,由于手腕处和环首刀相连,士兵们也不会失去手中的兵刃。

除此之外,环首刀的刀环还有保护持刀人安全的作用。刀柄下方用了棉麻丝线进行缠绕。如此一来,既能保护持刀人的安全,又能增加手和刀柄的摩擦力,双方打斗时,更有利于紧握刀柄,进而强有力的攻击敌人。环首刀诞生之后,被广泛用于作战中。正因为环首刀具有诸多优点,所以才深受后世的推崇。

古骆越环首刀

钢铁时代

西汉是钢铁的时代,蓬勃兴起的炼钢业将汉军队铸成为那个时代罕见的钢铁雄师。除了钢铁的盔甲,钢铁还给兵器提供了更为坚韧的骨骼,催生出长度超过1米的环首刀、长度超过1米4的汉剑。,环首刀那粗犷有余细致不足的直窄刀身蕴含了前所未见的凌厉杀气,厚实的刀背将轻易承受住猛烈挥砍的应力,使他们化身为扑袭的猎鹰。同时,作为一种荣耀,从西汉起佩戴一把精工装饰的环首刀也逐渐成为了继佩剑之后,文武百官的又一种尚武尊崇。

汉代砖画中的环刀形象

由于汉代尚武,墓葬中多有兵器,使得汉代环首刀出土众多,得以让我们一窥其貌。汉代的钢铁环刀是由百炼钢工艺加工而来。百炼钢工艺,简单理解就是将冶好的铁块或高碳炒钢,经过不断的加热折叠锻打,去掉氧化物杂质、渗碳,最终得到刀条。除此外,汉代的刀就已经有了钢铁复合工艺,把含碳不同的钢铁按不同层次锻打为一体,使得刀刚柔相济,在剧烈的格斗中不会变型断裂;通过热处理和淬火工艺来让刀刃变得更加坚韧,甚至已经出现了覆土烧刃技术;还有精细的研磨工序,让刀在保持锋利的同时更据有了独特的美感。出土的汉代钢铁环首刀,除了质量明显优于同时期罗马帝国的Gladius短剑还在工艺上遥遥领先。

环首刀

环首刀的刀型构造刀型上,汉代环刀纤长挺直,部分带有内弧,尚无成熟的刀茎结构特征。长度上大环刀基本都在100cm左右,很多环刀达到了110cm甚至超过120cm,而这些除少部分是双手长柄外,大多都是单手握柄的结构。在环首的结构上,汉环刀主要分为五种:环首另造、加热锤锻焊接在刀茎上;第二种和第一种类似,但是环首留有和茎端一样宽的缺口,然后焊接在两端;第三种还是环首另造,但是夹在折返的茎未端。这类刀比较罕见,而且刀身质量非常出色,侧面反映出汉代热处理技术的成熟;第四种是刀茎环首一体锻造,然后与刀身用嵌焊的方式连接,再用目钉加固;第五种则是全刀一体锻造,环首内往往有精美龙雀类图案,所谓“龙雀大环”。

全面普及

环首刀在西汉开始普及使用、彻底取代长剑是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士兵几乎人手一把环首刀,环首刀成为了衡量军力的重要指标,《太平御览蒲元传》中提到,三国时的诸葛亮曾命“蒲元”这个人造刀,蒲元在斜谷开工,为了造出好刀,还特地指定要使用蜀江江水来为刀刃淬火,所造的三千口刀非常精良,被称为“神刀”。南朝梁陶弘景在《刀剑录》中描述,孙权在黄武五年(226年)造剑十口、刀万口,从这可看出,剑在这时已成为玩赏用兵器,而刀则为士卒实战的兵器。



装备环首刀的东汉重装骑兵

在三国之后,环首刀作为一个经典和传奇横跨过近300年时光直到唐代中期。环首、窄身、长刃、直背,这系列特征的环首刀在华夏武功最灿烂辉煌的一千年里扮演了主角。

钩镶

钩镶是汉代特色兵器,一种攻防两用的铁质小盾牌。核心部分是一面小型铁盾,中间突出一只用来推杀的刺,上下各延伸出用来勾阻对方兵器的铁钩。汉步兵使用钩镶和环首刀这样的组合搭配,可以很好克制长戟等长杆兵器。


持钩镶和环首刀的汉武士

演变

汉代起,环刀在千年历史里始终是战场主力兵器、世界上最佳的近身格斗兵器,到了我们引以为豪的盛唐时代更出现了新的衍化。除刀茎的构造成熟外,唐刀在汉刀基础上更加注重装饰,刀在作为兵器的同时越发的华美奢靡。型制上,书云唐时:“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其中障刀、横刀为近身实战兵器,特别横刀在唐军中装备比率极高。横刀初唐时与传统环首刀无异,唐中期开始去掉了未端的环首(大概是为了方便双手握持),加强了护格,可惜的是去掉环首后的横刀国内并无实物出土,只有现存于日本的“唐大刀”作为参考;仪刀则基本仍为环首刀龙雀大环的样式,主要用于王公贵族、御林仪仗的配带装饰,在陕西出土的唐代环首刀应为此仪刀;陌刀则仅见于描述,无任何实物,网络上仅有大量的猜想图。个人猜测拥有“人马俱裂”这样恐怖杀伤力的陌刀应该演化自汉代的双手环刀和断(斩)马剑,型制就像图中一般,不会脱离当时普便刀的制式,直身、长刃、长柄、环首。

环刀这一套制刀的技术,从汉代传承到唐代,而后日本进口唐大刀,开始仿制出唐样大刀,并继续摸索实践,最终成为了如今驰名天下的日本刀族(主指太刀、打刀、忍者刀)的基本流程。汉刀、唐刀、倭刀,可以说是东亚特色长刀的一脉相承。

  到了宋代,尽管已经变成了熟铁刀身、刃口夹钢的宽刃刀时代,但宋军甚至金军最普及的制式刀依然保留了环刀的大量特征。 此后的夹钢环刀一直到了民国抗战,依然在当时装备落后的限制下,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唐环刀文物

环首刀这样一个独特的设计,沿用了上千年,实在是中国古兵器的一大特色。今天有很多人尝试复原此兵器,也未尝不是值得鼓励的尝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mijishu888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