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和崔瑞彬老师学拳的日子(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00:00: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本帖最后由 玩一玩 于 2013-3-9 23:29 编辑 ]nn 我是中北大学的一名学生,去年(2007年—转贴者注)暑假,我怀揣着多年的梦想,从太原来到位于北京昌平区兴寿镇桃林村的北京武术院意拳培训中心,目的有两个:一是完成我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首都走一走、看一看,感受祖国那古老而灿烂的文明;二是借此机会,专门向崔瑞彬老师学习意拳,实现自己习武多年来一直想圆却没有圆成的意拳梦。
记得还是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经常看《武魂》杂志,上面介绍的功法很多,渐渐地我开始关注有关意拳的文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偏偏对意拳情有独钟,尽管很多时候通篇都是理论,读起来并不容易让人理解和明白,现在想来或许是因为自己比较好奇吧。 2005年,我踏进了素有“人民兵工第一校”之称的中北大学校门,这所位于山西太原的大学有着非常浓厚的习武氛围,入校不久我便加入了学校的社团组织“自强武术协会”。在协会里我结识了许多喜好武术的朋友,从那以后,训练场便成了我的第二课堂,学习之余都要去练一练。协会里有不少的内部资料,其中我看到了许多关于崔瑞彬老师的文章,这让我热血沸腾,异常兴奋,好像自己找了多年的老师终于出现了。思虑良久,我下决心一定要到北京去,一定要好好向崔老师学习意拳。
第一次到京城,感觉真大,好在交通便利,从北京西站我花了近六个小时才找到了学校,后来明白,如果路走对了,花不了那样多的时间,但即便是这样的路程,我想崔老师当年到乡下随姚宗勋老先生学拳,一次两次也许还行,一直坚持九年寒暑不间断,那就决不是一件想当然的简单事了,这其中包含了崔老师对意拳的那种份虔诚、信念和追求。
山脚下的学校,绿树环抱,如世外桃源一般,不用站桩练功,已然让人有了一种静而不躁、回归自然的感觉,学校大门上方镌刻着“中华意拳”四个大字,细看才知道是原国务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的题字。
见到崔老师的那一刻,我只能用欣喜若狂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不知说什么好,老师身着蓝色运动衣,高大魁梧,手臂粗壮,说话声如洪钟,两眼炯炯有神。他亲切地问我从哪里来,走了多长时间,还有我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就开始教我站平步托抱桩。这是自己第一次在名师的指导下练拳,很是激动。站桩时,老师带着法国弟子伊利亚推手,伊利亚曾是欧洲的自由搏击冠军,年轻时曾跟姚老学过意拳,现在每年暑假都带着七、八个学生到北京,向崔老师学习意拳,今年他最高兴,因为在这个暑假里,伊利亚正式给崔老师磕头递帖拜师了。
在这里,老师都是亲自手把手的教我们,每次开始站桩,老师都要亲自检查我们每个人的姿势,因为站桩的意念很重要,但姿势也不容忽视,姿势的不正确很可能影响到整个站桩的效果,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也许就是这个意思。说真的,没来的时候,我还真担心能不能得到老师的亲自指点,不曾想过,天天都是老师看着练功。每天的训练很艰苦,上、下午要各站桩两次,每次70分钟,刚开始的时候我根本坚持不了,背着老师也会偷一偷懒。老师一般是在院子里看着我们站桩,当老师到西院去指导那些专业队员时,我就站起来歇上一会儿,但老师有时也会拿一个小板凳,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大家,这下我们可就惨了。好在一星期后,我就慢慢的适应了,每次也可以比较轻松地站上70分钟。
老师教课很认真负责,记得一天下大雨,我心想:这下可好,不用站桩了。所以,到了上课时间,大家都还在磨磨蹭蹭的,不愿出来,当看到老师冒着雨站在院子里等着我们上课时,大家脸一红,羞愧地从屋里飞一般跑了出来。老师让我们在屋檐下站桩,而老师还是像平时那样给我们一个个调桩,雨水沿着屋檐直接落在了老师的身上,他全然没有顾及,这一幕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每当你练功过程中出错时,老师不但会给你及时指出,还会给你讲明其中的道理,让你明白以后应该注意些什么。有一次,我在做开合试力,老师看了我一会儿,走到面前对我说:“试力要做的饱满,胳膊要撑起来,你看螃蟹打架,那两只钳是什么样子?”所以,每次我做开合试力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螃蟹,想起老师的那句话,慢慢的也就能把肘撑起来了。
每到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们都喜欢问老师一些问题,老师都非常乐于回答。记得一次有人问,关于活步推拉试力的问题。老师这样回答说:“你推过车子没有,这个和你推车子是一样的,手上不能使劲,使劲的是脚,手只是起一个支撑作用。”这句话很经典,虽然我现在还没有练过活步推拉试力,但这个比喻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还有一次,老师在指导两位师兄推手,推着推着老师说了一句话:“你想了。”那位师兄说:“嗯,确实是想了。”老师又说:“不能想,一想就错了。”没练过拳的人根本理解不了这句话,想怎么能错了呢?意拳讲究的是本能,推手和断手全凭感觉,想自然肯定是错了。王老说过一句话:“比武较技时,你想着赢我的时候其实我已经把你赢了。”应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老师不光在课间教我们练拳,课下也喜欢和我们聊天。尤其是一谈到拳,老师就来了兴致。一次在吃饭的时候,大家谈论起拳的穿透力,老师说:意拳的拳可以打墙,而且不痛。老师看到我们将信将疑的样子,站起身给我们演示,对着墙就是两拳。“咚咚咚”的声音听起来给人一种深沉浑厚的感觉。一会儿在里面做饭的阿姨出来了:“别打了,再打房就要塌了。”大家都开心地笑了。还有一次,有人说起铁沙掌,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在一个重要场合,也是有人说铁沙掌有多么厉害,席间老师就说:“我没有练过铁沙掌,但同样有那样的威力。”伸出手对着桌子上面的陶瓷酒杯,一掌拍下去全碎了,在场的人无不称口叫绝,但老师却说:“那是年轻的时候,现在可不能那样了。”
老师平时很少谈论自己,更很少谈论自己的功夫有多么厉害,反而经常要求我们刻苦训练。有人问过老师:“您的功夫和姚师爷比怎么样?”老师说,也就及姚师爷的七、八层而已。有一天我们在站桩,老师给我们调完桩就进了食堂,大约半个小时的样子,老师出来了,他把上衣脱下来,用劲一拧,那汗水哗哗的就下来了,就像拧刚从水盆取出的衣服一样。大家当时你看我我看你的都楞住了。如果哪一天老师聊得兴起,他也会给我们讲一些他以前比武的情形。有一年,一个身高马大的老外听说意拳很厉害,就来武馆找老师切磋一下,老师一看那人的来势,明了说是切磋,实际上就是来挑战的。老师让他到练功房比试,那人上来就是一个凶猛凌厉的侧踢,老师向后微微一闪,那脚刚好到腹前,老师风趣地说:“你的脚太慢了。”让他再来,老外又是一脚,老师还是一闪,说:“你的脚力量太小了。”第三次,老外可是把速度和力量全用上了,一脚踢过来,老师这次没有往后撤而是往前一挤,用身体去接他的脚,这老外直接就被弹到了对面的墙上,踉踉跄跄地爬起来,对着老师一个劲儿地竖大拇指。
老师年轻时在姚老门下经受了多年大运动量的集训,说是年轻,其实那时老师也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了,下这样大的功夫,一般人真是没得比,从老师身上,我懂得了什么叫吃得苦中苦的道理。姚老逝世后,老师就更多地致力于对后继人才的培养,1994年,老师倾尽家资创办了以“弘扬意拳精髓,传播武术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的北京武术院意拳培训中心,如今这个学校已经是声名远播,成为众多意拳爱好者向往的地方。十几年来,学校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意拳专业人才,同样也让更多的人强健了身心,解除了病痛的折磨,享受着健康的生活。
老师的一生都在和拳打交道,可以说,意拳就是老师的生命。年轻的时候练拳,后来是教拳,开办学校十多年来,一直都是老师自己亲自教拳,风雨无阻,求学者遍布祖国及世界各地。老师天生淳厚谦虚,从不夸耀自己,信奉儒道及老庄哲学,虽身怀绝世武功,却大隐于世,甘做平凡人。老师唯一的心愿就是继承姚老遗愿,将意拳发扬光大,培养更多的意拳后备人才。
进入老师的客厅,你会看到墙上挂着王老和姚老的照片,照片上方的匾额写着“明师大德”四个大字。不用多说,老师尊师若父,可见一斑,而且老师总是把这种情怀带到他教拳的过程中,所以见过老师的人,没有一个不服佩老师,没有一个不敬重老师。佩服老师的拳技,敬重老师的为人。当年老师把学校选在昌平,我想他思念姚老,留恋跟随姚老学拳的日子,也应该是一个原因吧。虽然我现在已经不在学校,但我一直留恋那个美丽而安静的地方——桃林村。桃林村其实不产桃,倒是有满山的柿子树,每到秋天,柿子就红遍学校周围,这似乎也在祝福老师桃李满天下。
回到大学,虽然学习很紧张,但我每天都会拿出一个小时来练拳。平时我经常和班里的同学说关于王老、姚老和其他意拳前辈的故事,现在再谈论起那些事,他们有的比我说得都好,因为是真正高级的功法,大家才真正感兴趣。每当我在宿舍做开合试力的时候,有同学就会说,开什么合呀,直接做神龟出水吧。有时候早上起床,我们一个同学会说:“昨晚没睡好,伏一会儿虎。”然后笑着摆出一副伏虎的样子,确实很有意思。我们班有一个天津的同学,我就经常和他讲赵道新前辈的故事。现在他有时候见了我,就会做出一个托抱的动作,笑着说:“来,抱一会儿。”平时上网也喜欢看老师的一些东西,每次找到了老师的视频都会把我宿舍的同学叫到我床上一起看。 现在离开学校一年了,但依然怀念与老师一起学拳的日子。老师的那两本函授教材我一直放到床头,每当躺下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翻几页,每看一次都会有一种新的感觉,而且百看不厌。在我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有很多老师值得我尊敬一生,崔瑞彬老师和他们一样,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是每个求学者首先应该具备的品德。今年(2008年—转贴者注)是老师60大寿,老师桃李满园,很多人都前去祝寿,还有很多人打电话问候,我感恩于老师,故写此文,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深深敬意,祝老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武术和意拳人才!
沙发
发表于 2015-2-17 00:02:28 | 只看该作者
瑞彬先生早期学练摔跤,后从师意拳门第二代宗师姚宗勋先生。瑞彬为人忠厚、待人淳朴,勤奋好学为芗老拳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谓:继承了姚宗勋先生弘扬意拳(大成拳)的拳学精神及运动技能。并创办了“北京武术院意拳培训中心”。目前的“北京武术院意拳培训中心”的教学条件有了大大的改善(三层教学楼等),相信、这一改善会为瑞彬良好的教学和良好的意拳文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之芗老拳学弘扬、光大!造福人群。
板凳
发表于 2015-2-17 00:08:27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楷模,宏扬拳道,名利双收论大师
地板
发表于 2015-2-17 00:10:46 | 只看该作者
王芗斋先生拳学第三代传承人崔瑞彬先生为意拳文化的弘扬,可谓姣姣者,德艺兼备
5#
发表于 2015-2-17 00:11:50 | 只看该作者
崔瑞彬在当代意拳、大成拳中是好手。但是,好像他的弟子当中纯练意拳的,没出好手。
6#
发表于 2015-2-17 00:15:31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中北大学的。。08年毕业,有幸认识
7#
发表于 2015-2-17 00:21:3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8#
发表于 2015-2-17 00:23:58 | 只看该作者
不是没好手,而是宣传不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秘籍网 ( 苏ICP备15516793号 )     

GMT+8, 2024-11-18 00:27 , Processed in 0.07806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