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祝贺杨老师《王芗斋-这不是传说》出版,发文推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1 12:02: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推手功法之浅见
-----杨鸿晨

在中华文明史上,有些传统文化曾创造过辉煌,或随时间的流逝变淡变远,或流传至今,供人们欣赏。有些科技发明,已化为天才思想的萌芽,或成为后世发明创造的雏型。它们戴着历史的光环,先后走进了博物馆,积淀成丰厚的中华文化,供人们瞻仰,给后人以启迪。中华武学不同,它不但创造过历史的辉煌,而且至今仍完整地、鲜活地存在于人民中间,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待发掘的潜能。这在中华文明史上,乃至世界科技史上都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是惟一的常青树。

这究竟是为什么?作为一门传统科学,这是由中华武学自身深厚、坚固的学科内涵决定的。中华武学的理论体系和其实践体系作为两大支柱构成了中华武学的学术主体。正是这两大支柱,支撑着中华武学得以跨越数千年的时空跨度,流贯古今,长盛不衰。这是中华武学的根,武学的魂和“神机”所在。

台湾逸文出版社的刘康毅先生在多年对中华武学挖掘、整理承续的艰辛工作对中华武学的研究、弘扬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有益的探讨,从内容上几乎涉及了各个方面;从研究方法上采取了多方法、多途径、多层面、多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这些研究为当代和今后的研究,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和有益的探讨——不论是成功的还是不够成功的。这些研究,从性质上讲都是属于对各拳种理论和功法的整理、说明和验证,真正提出了新概念、新理论、新规律。从内容上看,对某一理论、某些具体的理法技法的理论研究,从整体研究和构建武学理论体系,尤其不可忽视的是,从发展趋势上,以现代学思路和方法为指导,从中华武学自身发展规律研究,已经成为刘康毅先生率领的学术团队今后的艰巨工程。

这一系统工程要求我们把基础朴素的《易经》、《内径》等理论和有效的技法原原本本地、全面系统、集大成、有创见、切实地勾勒出来,指导今人,留给后人。只有把根留住,才有可能在高起点上继往开来。相信这一工程一旦实施和完成,不但会给21世纪的中华武学带来新的发展,而且会对21世纪中华文化的复兴和被世界重新认识与评价作出积极贡献。考虑到21世纪中华武学的发展战略,首先必须从盛衰兴亡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和对待这两大支柱的维护和加固。只有把根留住,才能继往开来。

因为理论指导着实践,又从实践中不断吸取鲜活、丰富的营养,使其发展和提高。

这种明确的导向和支持力度,实在是现代发展史上的一笔浓墨重彩,让广大中华武学的爱好者和工作者深受鼓舞,笔者也深受感动,下文,仅就体认实践功法中的推手这一重要技法的点滴体会,简述己见,以作响应。

.中华武学的独特功法。

推手,是中华武学技法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功法之一。遍查世上所有的对抗搏击项目,唯有我国传承着这一功法。在我国的各派武技中,当数意拳(大成)、鹤拳、(称摇肢)、形意、八卦、无极和太极几个拳种注重这一功法的研习,而多年由官方主办的各级教学和比赛中的推手,则是太极这一拳种的推手项目,在此笔者所谈推手技法则以意拳和鹤拳为例,此皆因二者的原理和技法基本相同,而其它拳派的推手多与其相似或相近。

推手不仅是放慢的实战训练,而且是双人试力。试力之试字太有深义,其不仅是试试可行与否的试探之意,更是试力之试。为何要试力?因为拳中所需之力,绝非日常生活中习惯用力,而是通过站桩、走步等艰苦训练后所获得的先天整体浑元之力,此力之特点、深浅、变化都要经过试才能体认感知和运用,而双人试力则指不仅要体认自己,还需感知和控制对手的力之性质和运用变化,故推手试力由试而知,再由知而知变化而再致用的重要技法。

推手还有另外两个深义。

1. 双手实战,有推手、断手之称。所谓搭上点为推(双方上、下四肢接触),拉开距离为断。断手又称实战、实作,断手也称断掉对方来力和来势后施以攻击,亦为和对方拉开距离后寻机、寻势攻守格斗。而在扑击对手要害部位时,对方肯定要封堵招架而造成双手四肢相触之机势,大多搏击术是拉开抽手再战,而精于推手者都专门寻遇此机而“打间架”,故武学大家之实战场面多是以推手形式出现,为此中华武术史上才有“打人容易发人难,发人容易定控难”,定控的技法只有通过推手训练才能掌握。

2 .当然,初学推手之试力,这一试字又指戚继光的“饮酒赋诗,骑马试剑”所谓“春营试马,虎帐谈兵”,这一试字又体现了对武学的理解、掌握和修正深入之和保家卫国,浴血疆场的英雄气概。

.推手的要点。

推手在拳技中是很重要的功法,只有掌握推手的要点,才能达到练推手的目的。推手虽分为单推手、双推手两种形式,其原理和要点基本是相同的,下面重点谈谈推手的要点:

1. 推手要点就是推手功法的要领和重点。推手应在掌握站桩、试力、步法等功法基础后才可训练,否则只是形式上的推手,不能发挥推手功法特点和功效。

2. 推手时全身的动作和力量要均整。一动百动,不使用局部之力和局部之动,也就是说,必须是桩在动,以脊带动四肢而动,这样才能运用整体力。

3. 推手时要求点紧、身松。以身松为主,接触对方的点要与整体配合,不能用僵紧拙力。力的松紧应互为转换,松、紧互为而用。

4. 推手时动作要灵敏。只有这样才可反应迅速,身、手、步才能运用自如,转动、变化才可得心应手。

5. 推手应在点上听对方的劲力。如力量大小,动作快慢,虚实、松紧等以了解对方,适势应变。知彼知己方可得时取势。

6. 初练推手时应先练慢推,掌握要领后才可变速、加快。推手时应掌握“慢优于快,缓胜于急”的原则,因为只有慢推才可从中找到拳中推手的“劲”,也就是“东西”。所以推手时要在慢中体认功法,掌握要领,求得功用。

7. 推手时要眼观对方,神、意专注。不可思想涣散、意不充实。否则神、意一失,功力、反应效果尽失,功效不佳。

8. 推手时,有偏、卦、拉、挤、推、跟、定、控、撞、放、弹、抖等,在应用时各有不同,而各有特点和应用的条件,必须在己方有利时方可应用,不是没用条件的任意而作,否则很难出现理想的效果。

9. 推手放人的效果如何,是检验推手应用实效的关键。不能放人,互相拼本力的推手是功夫不到的现象,要从基础功法中认真找到原因,造成放不了人的因素很多,要从实际的环节上找原因。如:是功力小,还是动作慢。是整体力不能发挥,还是神意不正确。是基础功不牢,还是个别功法掌握不全面。是老师教的不正确,还是自己没练到家。是推手经验不足,还是本人缺少推手训练等问题。只要找到原因才可得到解决。

10. 学推手功法和学任何技艺都一样,只有得到水平高的老师教导,才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练推手的功效。

11. 练推手功与站桩不同,推手是有对方的功法,站桩自己就可以练。所以在推手时一定要与对方产生关系,如只顾自己想象的如何就用是错误的,必须了解对方,适应对方,控制对方,方可战胜对方。

12. 练推手、用推手时,不只求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是否掌握推手应用的各个环节,在于追求练功和应用的效果。练推手也不在力量用的大、体力消耗多就好,应在整体松紧力的应用与对方推手时发挥的正确,所以自己的东西必须全面、正确、熟练。

13. 练推手时不能断点,也就是不能随便脱开与对方的接触点,如手腕、小臂。断点推手就是半搭半断,脱离了推手的功法要求,成为另一种搭断手功法了,虽有时能得点主动,但对推手深入不到利,功深厚才能过渡到半搭半断和搭抢断结合的训练。

.推手的形式和四技。

推手功理练用,有单推手、双推手形式之分。单推手在于站步定位,以双方只出一右侧或左侧之手,两人以小臂相触接,进行推手的练用;双推手为双方相对,各以两手的小臂相触,进行活步(动步)推手的练用形式。推手功是以主、客双方的小臂接点,听力、定、控以求将对方放扔摔倒的功理用效。在功理练用过程中,以接点(小臂相触),作前、后、左、右的弧环(单手),或前。后、上、下、左、右的弧环(双手)动作,从而听劲,即通过接触之点,了解对方劲力大小、力量方向、动静、虚实、松紧、快慢,从中以掌握对方之劲,正确运用己身的劲,在有变或不变当中求得发力之机、控定之用,以将对方放仍摔出为至用之求。

推手又需熟练四技之用。

1.

拳学中有“听劲而知敌,遒放总相宜”之说,说明“听”是了解对方的手段。“听”非指用耳,此术语是指点上触觉之侦察判断和神意的本能神速反映。拳学中的听是通过与客方接触了解对方力量大小、动作快慢、力量方向、动作方向、虚实、动静、位置、角度、重心等方面的情况及变化,摸清对方的各种情况。听劲的效果如何?判断正确与否?在长期基础功法训练中求得的桩功、试力功、推手功,练用中的点紧身松和细微之处的体认、静中求、缓中取等等,均与听劲训练有密切关系。听是了解对方最可行的方法,但一定要用本能去听,求本能变化和本能反应,才能在瞬间出现正确变化和功效,《拳道中枢》中的“一触即爆发”,即是听后瞬间本能反映才能达到的结果。

2.

控是听后的行动和意导过程。控是在听后了解客方的条件下,达到了解对方、知道对方、掌握对方的过程。控是指控制而言,是掌握后的合理控制过程。拳理中“由知客方之变化,至制对方之所为”和“掌握先机,必胜强敌”即意如牵牛任我为。所以,一触而发在瞬间应变实为拳理中的核心。控是听的下一阶段。

3.

定是不动之意,静定均为不动。静中不动是己身所为,而定之不动是受他人所制,拳理中有“不定,勿放”之说,即在未定之前不能放人,放亦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定在拳学中是指瞬间在对方接触中的了解或达到双方相对整体静止状态,定有时是对方不动的静。在两人推手中,由己方控制对方,使对手在瞬间达到整体神意气力气停血滞的僵抗状态,此即己方形成主动定对方的局面。

4.

放有弹抖、触电之感;放为松整力,放不是搡、推、拱,而是以整体力将双方弹扔而出。放起扔出;放手初、中级是拍撞,高级是指弹抖放,放时对方接触点无疼痛感。放人时动作快、慢均能达到放的效果;动作大小于威力并无区别;放用松整劲,非僵紧、本力的撞力。放多用惰性力、炸力、惊抖力、弹抖力、二争力的反向逆收力等动物劲力,也就是拳学的自然力、纯功力。所以放是拳学发力最具威力的功力体现。

单推手搭手的力意念的诱导在接触之点,即接搭对方小臂之点上。而己方间架结构在于手指对方中线,所谓中线是对方头鼻与前胸的中间部位而言。手指是手指向对方中线而言,从拳学心法解,是意(意念)、力(力量、劲力)、形(手)均应对对方中线,无论在两人手臂划圈(打轮)处在任何角度、方向时,其小臂的接触点的意、力始终指对方中线,此为练单推手的心法的具体关键要点。而还要以点的接触,在推手中时刻听(了解)客方的力量大小、力量方向、动作方向、松紧、虚实、动静、角度、快慢的细微之处之劲,是否有变化等等。在了解(听劲)对方的同时,己方应力求达到在知彼知己的条件下,作出适时、适势、适机、适用之择(即反应或本能反应),在变与不变中掌握对方重心,控制对方力量、方向、位置,以达定住对方,即使对方不能进、不能跑、不能动。当然“定”为瞬间的暂时定位,而己方要在使对方不得不受己之制的优先条件下做出瞬迅的发力,将对方放出、弹倒或撞飞。在似放未发之前,己方要有蓄力、适形的蓄备,如含胸紧背、屈腿松腰、变换力向、短蓄含发、吸按指中、近身取势等等,即含蓄待发、有备无患、具形欲反之势。此即为单推手之前手(搭敌之手)的心法要则和身具内含;而后手在前手肘下部横撑,其一为以作堵护防对方突进之备;其二为与前手同时作随跟之动作的肩、胯、身、头的整体劲练用配合;其三当放发时,后手以辅为用,作随时的辅益之备。在发力扔人时的放,可根据双方之势,在实战中有两则之选:一为主动而发,抢先、取优而用;一为缓为蓄备、收含运机,于客方欲放未发之间,或已发用之后,用功力、变化(力量方向、动作方向、角度、松紧、距离、长短、虚实。)求后发先达之机或接抗变势之用,抢放、突发以求敌进我迎的上乘之效,将对方扔飞放起。

双人推手功理练用,为动步双人试力之功。其与单推手相同处是均有接搭、听劲、控、定、放、发的义理。而双推手之功是以双方之间两手小臂互搭求功,在练用过程中,以手推、身动、步行为用,其功理练用心法要点在于手、身、步有机统一而为,故在未练双人互练之前,应以双推手试力和步法配合训练基本功(而单推手也应练单人推手试力功),由于双推手要手、身、步配合而练、而用,故单人自练推手试力功与步法配合之练尤为重要,此是双推手必练的心法之一;其二为神应重在求胜制敌,目应正视对方,而目注方位非单指对方头面之间,应以对方中线(身体的中轴线)为主,辅以余光看视对方全身各部间架结构的角度、距离、重心,以及两脚的前后站位、虚实等。在双人互推之中,以两手接触之点(小臂的接搭之位)听(了解)对方的劲力大小、力量方向、动作方向、长短、松紧、虚实、动静,以至对方双点的不同位置、变化、力量(劲力)等等。而己方以重求力整、身松、肩催、步带、腿发、头撞的整体配合和各部分段、二争之机,从分合、提抬、卦偏、顶挤、欺压、按拉、扑撞、抖弹各种形式中求机达用;以头撞、身催、脚蹬、腿发、指达为发力之用;而备蓄中当以吸带、坐屈、含胸、紧背、松腰、溜臀、吸胯、顶膝、扣腿为要点;而撑指、顶腕、正头、竖顶、松肩、坠肘、含胸、圆腹为辅势;手臂的螺旋力、肩胯的扭转力、腿身的伸屈力、两手臂的循环力等劲力,在推手搭、控、定、放之中要有分用、统为择势达用的内含与神意之备、之用,以应机得势为适时至效达用;在致用时或为缓行突变、或为力摧欺取、或为就适应时、或为顺行反用、或为斜进直达、或为横偏正至、或为两向争放、或为踩进力摧、或为夺位冲撞、或为横扫偏划、或为先松后紧、或为定控放发,而功不在知繁多悉、用应以选精适求,故推手致用之功虽多,应对每一项练达出效之后而再研究它项,而诸项之中以适己而选、用,以效高而精求,故有“诸用应均悉,择式适己为”之论。即在功理练用中选其中适己之用为拳学心法之佳择。

.推手中点的熟悉和应用。

1. 让点:当基本圈熟练掌握进入攻防意识的训练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化劲儿守中,以应无穷”。当对方之力逼向我中线时,如不使之偏离,自身将受到威胁,但如化劲又犯了折腰的大忌。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就是让点。所谓让点,就是使自身中线让开对方的威胁,同时威胁对方的中线。这个让还包括闪和柔化之意。绝不可用手往中线两侧用力拉引对方,术语谓之“掰”,掰是失中的绝对力,应首先克服。

但应注意的是,基本间架和45度的斜面是不能破坏的,应从推手时就养成正确的习惯动作。当对方指我中线而进时,我平行四边形状态不变(以右脚在前为例),脊柱带动肩胯稍向左横移就使对方意力偏离了中线。如果对方继续前进,则借其失重之力突然由45度变为15度斜面(称小面)后挂,就可使其扑跌。一般情况下,对手会回蓄,我则随其而进,肩胯亦随脊柱复位,如此继续练习。初为横移,后应过渡为“圆移”,整体螺旋闪让。(在此需重申,技击时的让点原则亦同,只是速度快,发拳重击而已。所以,推手必须有实作意识。其它点的变化日后都要体现于技击应用,后不再叙。)

2. 旋点:旋点有整体螺旋带动点的运用,也有点的局部应用,形式很多,在此仅举一例。

如上文所谈就存在一个问题,有些拳派的老手经验丰富,在前指时偷施“提前量”,即出手意力不指中线,而是指对方左肩(仍以右侧为例,以下皆同,简略)。当我让点时,正好被他指定中线。解决的方法仍然要遵循守中用中的总原则。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双方对博,对方不打我中线怎么办?答案很简单,对方打我肩部,我变面(即闪化来拳)直接打他鼻子;对方不打中线,我不能手追手,应直接击他的中线。明白推手即实作就好办了。当自身之意力前去欲回时,对方推回,点上若“听”知其劲偏我左侧,即立即旋点拧腕(此状态更说明不能回手,如回手对方必须势直进左侧,极不易化)。旋点拧腕是由下向前擦其点下抖出,因其身正前仆,而我又未回,必正好中其下胸,整体随之前撞,将其发出,此时,因自身侧进和后手的习惯防护,根本不用考虑其指来的前手。同样,若遇对方专一爱用拙力下压而进,欲使我臂酸不支者,亦如此法,守中用中,因他打的是地面,更不需理他。拧腕弹指具有冷、脆、快的特点,此技名之曰“猫探爪”。如若推手时对方偏、压,可探掌施以问心掌。

另外,有些推手老手柔化功夫很深,即使被按住也能转腰而化,如若执着去推,必因其双腿大弯、下盘稳不易发起,而且他还会很熟练地化劲或手捋,使对手失重前栽。如遇这种情况,切不可孤注一掷,可故意加大按劲,让其扭化带捋,突然施以旋点。不过,不易前撞,因其是横力,故应向其后方施以挥浪发力。有时不用发力,旋点后他自己就右闪而倒。

以上所述,都是为初习推手者进行推手训练而用,若无功力,这些都是招,根本无用,只为解决初练时遇到的麻烦。进一步应进行实用性推手训练,这些训练皆为向实作中的半搭半断或先制后击过渡,主要有以下几项(此练习最好是同伴互练)。

3.定点:定点就是用点控制住对方中线,为发力创造条件,但定而不发,以防伤害事故。一般来说,如一方让对方定住,就应认输。定点有运动中定点和中线定点两种。运动中定点指在划圈时突然定住对方中线,对方化开为定点失败。定点要迅速,稍一犹豫就会使对方得以防护。其形体要求是身上一个大螺旋,带动手臂上一个小螺旋,手腕亦随之转动,将手突放于对方前胸,此是互推时作出的,实质上是一个蛇形手试力。如果按住中线对方欲化闪,应随其上抬或转身连续作螺旋,使之反抗之力反作用自身,这就需平时的听劲儿和“旋”的功夫了。另外,最好不要用手腕定点,突施定点时,应使小臂顺势擦对方之臂下滑,手按对手中线,小臂压听对方腕部,中节定点。

4. 滑点:在推手过程中,突施栽锤试力,点处先向下方回挂,再滚肘擦滑其臂进入对方“防区”,注意实作时可发拳,但推手时应以掌按住对方前胸定点即可。

5. 擦点:推手中突然用手掌擦对方小臂外侧而进,将手按在对方肘弯外侧,挤瘪其臂,左足左前方进步,捂按对方肘外侧,将其控制。

6. 滚点:搭手时用大天星桩,手心向后外侧,在接触的同时,突然滚肘变为小天星,滑擦对方小臂直进,定住中线。也可以大天星桩的肘部去搭对方的腕部,刚接触即落臂滚肘定其中线。实作时以此法接手就是孙子兵法的“其势险,其节短。”

7. 随点:随点就是不和对方发生矛盾,以跟和随对方的意图为主,此谓“顺劲”。这种训练有个原则,即主要目的是为使对方意图处处落空,并练出“听劲儿”。一块砖,一块石头容易扔出,一堆泥就可能不好收拾了。习者可以试一下,如果对方一挂,你不前松,他就会顺势借你后拉之势前撞;如果对方点上前挤,你就该侧闪或后撤一步使之落空,如果前顶他就会顺势牵挂,你将前仆失重。对方若左偏你应左上步松随,如若向右反劲,他就会顺势向右旋挂,使你身体不稳。练此不是为了“耍赖”是为了练出随点,日后顺其力随其动发力于对方。

随点的基本练法:甲乙双方以桩架对搭,如甲方先动,甲踩步前撞,乙以身带步横拉让开来力,但双臂随之同自身成反方向旋偏。如果乙向左偏,甲应向右上步同时撑肘;如向右偏,甲应向左方紧随一步同时撑肘。需要注意的是,甲撑肘是为了练随步随点,借力撑肘使乙失势即可,切不可借势撞击使练习无法继续进行。还有一点是乙方的偏挂不可有规律,一般是左一下,右一下,甲随之形成惯性也是左一下,右一下的跟。所以乙在偏挂时应先有规律,再突然打破规律,如连续向左挂二下或三下,或一直向右挂,再突然向左挂,以利甲的真正随点功夫的掌握。此训练甲乙互换练习,应闭上眼睛,只以触觉随点。在随点训练时,步法应随对方亦必须与对方同步,不同步无法紧随,但有了听劲儿基础后,此训练必须停止,尤其步法,在实作和推手中是不允许与对方同步的,与对方同步是原则错误。

8. 放点:放点就是在双方高度警觉的闪让缠绕的动态中,突然把前锋手放在对方中线上(推手时多指胸部)。由于双方都在伺机而动,如一方欲动,另一方立即会闪让柔化,所以不容易按住对方,尤其是双方水平相近则更为不易,但也有规律可循,在此介绍常用的几种,供初学者习练。开始先不发力,双方先练放点,在自由的动态中进行放点训练。放点的变化有滚点、螺旋点和反点等等,在此,只介绍后两种。

9. 反点:推手基本上是在托婴桩和大、小天星桩的变化中进行。如形成大天星桩时(无论位置在对方手臂的上与下),即可使大天星桩稍向外用力,给对方造成错觉,突然滚肘由反点变为虎扑桩按于对方胸前。如反点时顺其大臂内侧擦滑和身体的左反右进或右反左进则效果更好。

10. 等点:分整体等、下肢等及上肢等。如对方进一步,我闪让一步,我进一步,对方也闪让一步,如果有意等点,对方进步时我向后撤步,但撤至与后足平行时却突然前去,由于惯性很容易使对方错觉。上肢等点最常用,由于四条手臂在不停地缠化,极易形成惯性运动,若果直接捂点,对方就会本能的柔化。但是存意等点时,在运动中一臂突然停止运动,此谓左动右不动,或是右动左不动,自身的一臂仍在随惯性运动,而不动的另一臂必然被对方的惯性动作带动,自己的意直指对方中线,由于突然的轻微停顿造成了主动等的无形状态,这只手随意急指必按住对方,实际上是对方把自己的手臂划到了他的中线上。

11. 闪点:所谓闪点就是在闪开对方发力的同时运用三角步横拉竖撞。互推中,如甲方向前发力,乙方点上不动,以身带步横移让开来力,同时以正取侧,撞步而进,如果实作时攻守皆可灵活运用,称为“横走竖撞”。运用闪点切记点上不动,控制对方手臂不动,只以步动,要是手随之而动,对方必随之以应。

12. 空点:空点属先化后发,但非手化,双手前指中线不变,如甲方发力,乙方含胸或散步,使之落空,紧接射腿前撞。

13. 挂点:挂点有先挂后发与直接挂发两种形式。如甲方前撞,或以点惊乙方,乙方若前顶反抗,甲方可先挂后发,但不要挂对方前臂,应挂对方后臂,而且要向对方后腿方向横挂,对方后脚必起,急以整体撞出。如挂前臂,对方或跟进,或失重,容易造成把对方拉过来的状态,影响发力效果。如果是整体挂,绝对不可用点上挂,用点挂人是芗拳中原则之错误。推手时点的基本原则是不轻易动(劲大劲小要保持),而以身动、步动,点上不能让对方感觉到自身作任何调整,然后贴身放人。如果是挂点,点上只需上举即可,对方必反力向下,形成对抗(当然挂点最好的时机是对方前撞),突然顺势挂拉,对方必离地而起。挂点是另一只手微松,但点不能松。挂点时可随之前撞,亦可后撤一大步成伏虎式,需随机而动。

在此还要提到,挂点和捋、采、牵的要领和效果皆不同。挂点可向后下发力,也可为惊起或急偏,使对方失重。挂点时应加大摩擦,用小臂沿对方大臂摩擦而挂,摩擦力越大,效果越好。所以提醒初习者,在夏天推手时不要赤臂,在冬天不要穿羽绒服进行推手。

14. 堵点:堵点的运用必须具备较深的功夫和听劲能力,不然将适得其反,此乃比较高深的推手技术。双方互推时,甲方突然发力,乙方不化不退,同时撞进,即谓堵点。因为功深之后,对方稍有变化即能觉察,爆发力必蓄力,局部发力的抽手动作即为蓄力,整体力的发放也需蓄力,而蓄力的刹那间已被觉察,这正是“整”的状态,这种蓄力时间较长的整体状态也是发力的最好时机。举个不文雅的例子,兔子若出窝即被堵住好抓,若跑出来就不易捉到。劲的发放如果也未等出窝先将其堵住,效果当然最佳。但是,若无深厚功夫,切不可用,因为听劲儿和反应稍慢,对方的力就已作用到自身了。芗拳前辈当数杨德茂先生堵点最准,常使对手本力和功力再大也使不出来。如果断手时运用堵点就更难,但效果也最好,术语称“接拳”。

.推手的实战应用。

通过刻苦训练,即可明了推手之路线及自身的间架的配备,从而体会到对方力量之特点和变化及运用自身柔化之力的同时发力于对手,并有意识的通过点的感应与大脑建立起良好的联系,进一步锻炼整体的敏感性,在控制对方的基础上随机随势夺位放人,深入训练则可上升为接抢点的断手训练,使推手上升为断手制敌。其运用形式甚繁,在此亦只举两例。

1. 裹践钻挺

双方对博,对手身手齐进,突起右拳狠击我的头部,我即起右足半步裹进,同时腰肌拧摆横摇,带动双臂猝然迎击,以手臂接点后,整体紧跟猛撞自身小臂,以裹吞之力先引旋而后钻挺,同时后手助力于前臂,对手必被点之拧旋锋面撞击而被拔根失重而倒地。此为原传的形意拳践钻裹的一身之法,亦为被动之接点发力。

2. 探首入穴

互博之际,我以混元间架不管不顾,直取对手中线,双臂以虎扑之势护头而出,直劈对手面门,此谓蛰龙探首,对方必闪躲举臂护头,而我在落臂的同时,身形左右闪让而进,欺住敌之身侧,同时双臂与敌招架之接点处,横旋挂偏,双肘微扬,擦其臂下栽击其肋,敌必翻出。

如武友试艺,可改为偏挂后撞其臂将其摔出即可,此谓主动抢点发力。

重点提示:

推手是武学中至关重要的技法,关系到真正懂、听和运用拳学之力。故需严格训练和体认,最后还要强调一下推手中的几个重要原则问题,深望欲娴熟推手之技法的学友们重视:

1、双方搭手后,意力始终要指向对手中线,而同时必须时时留意让开自己的中线,绝对不能出现让对方把手触放到自己的中线部位,王芗斋先生对此异常重视,曾多次示教曰:“推时对手的手放在自己的中线上可以柔化,倘若实时,对方的拳头打在你的鼻子上,还能化吗?”

2、搭手时,绝不允许平肘(自己的胳膊失去斜面而横托对手之臂),更不许折肘(为了化力而使自己大、小臂的角度小于90度而失去间架,受制于人)。

3、退必高,进必低。对方来力应绷听蓄空,身形拔起,万勿收臂贴身而后是低坐,更不许扭腰失正。谨记要决,方能做到:“守中用中,不离环中,以应无穷。”
沙发
发表于 2015-10-21 12:03:53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推手不是玩儿。我还以为公园里见到的就是推手呢。
板凳
发表于 2015-10-21 12:04:26 | 只看该作者
邮购
地板
发表于 2015-10-21 12:16:23 | 只看该作者
《王芗斋  -   这不是传说》 请问这本书哪里销售?
5#
发表于 2015-10-21 12:17:52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6#
发表于 2015-10-21 12:19:36 | 只看该作者
“守中用中,不离环中,以应无穷。”
上述贴文:虽有行拳健身,运动技能提高之道;更有修心做人,解惑不痴慧升之法。可谓:性命双修,真知正见!
7#
发表于 2015-10-21 12:19:56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太好了!谢分享!
8#
发表于 2015-10-21 12:21:0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看了
9#
发表于 2015-10-21 12:27:5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10#
发表于 2015-10-21 12:31:39 | 只看该作者
杨先生的书有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秘籍网 ( 苏ICP备15516793号 )     

GMT+8, 2024-11-23 03:18 , Processed in 0.09920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