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中国人遇上急病患者为什么束手无策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4384次阅读 0次回复
鼠偿
2015-10-30 09:12:23





[导语]
据媒体报道,10月25日,从宝鸡南开往北京西的G672次列车上,乘客李翔突感心脏不适。著名心血管内科大夫胡大一碰巧在列车上,他判断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指挥乘客服药,并立即联系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让其做好抢救准备,最后挽救了一条生命。可以想见,如果当时没有医生在场,李翔很可能会因为错过最佳急救时机而失去生命。但现实中像李翔一样幸运的人太少太少。由于急救知识普及率低等问题,当遭遇紧急情况时,绝大多数人只能“干等”。



●中国全民急救知识普及率不到1%,国际平均水平为10%
据深圳急救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全民急救(知识)普及率平均水平不到1%。中国红十字总会提出的目标是要在2015年之前,全国突破1%,达到1.5%”。1%的培训率意味着一个人倒地,至少要有100个人从其身边经过,才可能会有一个学过急救知识的人有能力去救他。深圳属于全国急救技能普及率较高的城市,据深圳市急救中心统计,全市具备急救基本技能、持有初级救护员证书的人数为18.75万,按照1250万常住人口计算,深圳全民急救普及率仅约为2%。而据光明日报报道,2015年北京只有6.8万人持有初级急救课程证书,按常住人口2151万人来算,北京全民急救普及率仅为0.316%。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总监马正兴表示,一个城市急救知识普及率能够达到20:1(5%),这才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社会形态。目前国际平均水平是10%,香港20%、新加坡20%、美国25%、瑞典45%、澳大利亚50%、日本中学生92%,欧洲发达国家30%-40%。知名急救医生贾大成说:“急救技能普及率的高低以及社会急救成功率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单位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全民急救普及率低会导致社会急救的成功率极低。通常情况下人的心跳、呼吸一旦停止,每过一分钟,死亡率就会增加10%,超过8分钟,就会出现脑死亡或植物状态,因此在急救界,素有抢救生命“黄金8分钟”一说。而大城市急救体系反应经常超过十分钟,所以现场急救至关重要。在急救一线工作的多位医生都表示,有效的现场急救可以第一时间保证病人心脑血管、重要脏器的供氧和供血,大大提高下一步的抢救成功率。



●特殊行业人员的急救培训也明显不足
在日常生活中,像保安、警察、公交系统工作人员、餐厅酒店服务人员这些与人接触多的行业,理论上都应该具备急救常识。贾大成说:“包括地铁在内的服务行业、高危行业,应把急救技能列为本行业的行业技能。” 但现实是,这些重点行业的人员通常也不具备急救知识和技能。2014年2月17日上午,35岁的IBM深圳公司管理人员梁娅倒在深圳地铁蛇口线水湾站C出口的台阶上,并保持这一姿态达50分钟。监控录像显示,梁娅倒下3分钟后,即有市民想施救,但还是放弃了,不得不通知地铁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只有打电话报警,也没有采取任何救助措施。随后赶来的警察所能做的也只是不停地到地铁口看救护车来了没有。



《110接警处工作规则》规定:专职处警民警应当掌握基本的救人、救灾及医疗救护技能。但据南方都市报2014年的报道,深圳市急救中心培训科主任赵伟透露,两三年前,急救中心还与警校有过密切合作,警察在晋升警衔的时候,都脱产一个月接受了基本急救技能培训,而上街巡逻的巡警更是随身携带一个小型急救包,但近几年,由于培训权回归到警校,据相关人士表示,只有新警才会接受基本的急救理论培训,实际操作机会都很少。国外对特殊人群的培训是法律明确要求的:德国要求消防员每年必须参加30学时的急救培训;意大利的外勤警察必须经过初级急救技能培训,并学会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香港《职业安全及健康规例》规定,除医护人员外的部分工种如保安员、运动及健身教练、空中服务员、带领外访互动的教师等,他们的入行条件之一就是获得急救证书的人士。



●除知识普及率低外,公共场合的急救设施也不足
2015年4月,一位微博名为“唐神医”的中国人,在美国圣地亚哥海洋公园抢救美国游客的照片走红网络。唐医生事后回忆说,之所以能够最终挽救老人的生命,是因为美国公园内到处安放的AED,也就是自动体外除颤器,对抢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AED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AED不仅是一种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新观念,一种由现场目击者最早进行有效急救的观念。据深圳市急救中心培训科科长赵伟透露,中国的猝死每年有将近180万例,平均每分钟3个人,但AED的普及率却非常低,使用率更是几乎为零。目前中国国内配置AED的公共场所仅有:北京首都机场、上海地铁站部分车站、还有北京、上海、广州的部分奥运体育场馆,全国AED配置总量还不到1500台,也就是说,每10万人不到1台。



美国平均每10万人配有180台AED。日本则于2004年开始推广安装AED,平均每十万人约有234.8台。台湾的AED安装总数约4000台,每10万人约17.4台。除了配置的数量有差距,在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法律保障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健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就因为公众现场实施AED除颤救治的法律责任问题未能解决,最终放弃在世博园区内设置AED,在世博会期间发生的10多例猝死病人未能及时救治。而日本在上届爱知世博会期间发生5例猝死,成功救活4例。



●要提高民众急救能力,离不开制度支持
中国人急救能力差有许多原因。首先是急救意识的缺乏。虽然在经历过汶川地震等重大灾害和奥运会等大型活动后,公众参与急救培训的热情已经有所提高。但个人由于受到工作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费用等影响,主动报名培训的并不多,缺乏足够的外在动力,没有人把“急救知识”当作“必备技能”来重视。



反观其他国家,比如德国,每个成年人必须在服兵役或参加7年义务急救中,任选其一参加;在日本,公民拿到驾照之前必须要参加“应急救护处置讲习”课程。其次是专业急救教育的缺失。中国中小学急救教育欠缺,没有专门的急救老师,有时候学生们在学校接受的安全教育甚至是错误的,比如很多老师教学生烫伤后要马上涂抹牙膏、触电时要用绝缘体挑开电线等。这两种意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及时冲凉水和第一时间切断电源。此外,大部分普通人的急救知识都是从影视剧中学来的,这些知识常常违背常识。比如乱掐“人中”;被蛇咬伤,用嘴吸出毒液;将伤者从事故车辆中直接拖曳而出等。而根据香港政府资料显示,目前急救知识已经加入到香港中小学部分课程当中:小一至小六年级的《常识科课程指引》有“日常生活中的简易急救方法与安全事项”的讲解,中一到中五的课程有“家居安全简易急救法”的介绍,中四到中六也包括“运用急救技巧拯救别人”的相关内容。急救培训机构也会定期到社区做活动,自己出资到媒体、户外做急救广告。



除去学校,社会团体也是急救教育中重要的一环,而这有赖于政府的大量投入。香港之所以能有那么高的全民急救普及率,离不开政府的制度支持,除了比较全面的急救体系外,还有经费保障。 香港的急救培训主要由香港医疗辅助队、香港职业安全局和非政府组织如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香港红十字会等共同承担,它们每年都享受政府财政的部分拨款,共同承担全港市民自救和互救培训等工作。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每年培训的人数超过8万人次之多。该机构有6000多名成员,其中只有70多名是拿薪酬的雇员,剩下的全部都是义工。为了保障公众急救培训的顺利开展,香港政府每年向其支付三四千万元的经费。而中国政府在急救上的投入远远不够。以深圳市急救中心为例,急救中心目前只有十来名培训导师。政府每年给予的培训补贴不到一百万,难以满足需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mijishu888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