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传统武术可以用来防身自卫吗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5217次阅读 3次回复
manguo
2015-3-10 16:07:21
 本人(李恒昌)于1986年认识家师黄淳梁先生,记得第一次见面时曾提出外面传闻有所谓“标指不出门”,是否意谡“标指”乃詠春派最厉害之拳术,所以不轻易传授,而在他门下学艺需要多久才能学完“标指”。他即时向我指出这是很多人错误之思想,如果詠春有最厉害这拳术,他只会教这套拳术而不会教其他,因为他不想浪费自己和学生之时间。他亦补充说:“詠春是一门全面性之拳术,每一阶段之训练都有其特定意义,缺一不可,而”标指“只是其中一个阶段”。我即时追问:“那么那一个阶段才是詠春之最高境界?”他以简单直接之方法答复我:“詠春最高之境界乃是要做詠春之主人,所有技术均在掌握之中,不会再受招式及门派之限制。”在当时我只是一个陌生人,他竟肯花上一小时向我解释詠春之特色,这确是一位难能可贵的好老师,所以在当日便拜在家师门下,一转眼已是十多年。如果有人认为我既为家师门下,这篇文章一定偏向他的思想,我不反对有这种想法,但我亦想大家知道,其实我是非常尊敬和崇拜师叔李小龙的,因为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武术天才,并且早在70年代已是国际知名,为中国人争取到崇高之荣誉。大家对“截拳道”之不理解,原因不在师叔本人,而是他没有时间去完成他希望完成之工作。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可能之答案。

  

  二、师兄弟武术生涯之特色

  (一)李小龙走过之历程

  李小龙在美国(黑带)杂志,曾经这样介绍截拳道:“截拳道之基础是非常接近詠春的,因为它也倡导肘部位置,中线理念及直线冲拳。要培养截拳道,需要经过三个互为连击之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黐緊核心”;第二个阶段为“从核心中解放”;第三个阶段为“回返原本之自由”。

  1 )第一个阶段:黐緊核心

  李小龙曾经这样形容此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两点之间以直线最短”之原理,而尽量采取内外直线攻击,放弃任何弧形之角度。“这个阶段被形容为与詠春拳理论非常接近。他部份辫子亦把这个阶段与李小龙在香港学习詠春拳这段时期拉上关系,这段时间大约是从1956年到1958年,前后总共一年半时间。从家师品中知道,李小龙在这段时间,只能学完“小念头”,“寻桥”,“黐手”及少量“木人椿法”。因此在李小龙眼中的詠春拳,却只有直线攻击。但无论如何,包括李小龙及他主要之辫子均认为詠春拳是组成截拳道中不可缺少之核心部分。

  2 )第二个阶段:从核心中解放

  李小龙认为虽然直线攻击是主要的各非常有效的,但放弃弧形攻击,是会震慑全面,一位优秀之武术家应该可从任何角度进行手或腿击。

  其实从“标指”开始,詠春已训练拳手从任何角度(包括弧形)合出直拳。在“木人椿法”中之“詠春八脚”,即是指八种不同角度之攻击,而并非指詠春只有八式脚法。

  这个阶段李小龙称为“从核心中解放”之阶段。从上文所提之“核心”即指“传统詠春拳”。李小龙是要从“传统詠春拳中解放,其主要原因是他从香港到美国后,认为周围环境改变了,所以他的武术亦随之改变,但仍不失詠春拳之特色,故被称为“修改之詠春”( Modified Wing Chun )。李小龙身故后,他的弟子为了更强调这段时期之武术,故亦称之为“振藩国术”(Jun Fan Kung -Fu

  在这个阶段(大约是从 1959年到1967年),李小龙的代表弟子为西雅图之木村武元及奥克兰之嚴镜海。他们二人均曾受我先师公叶问宗师赠与亲笔签名之照片,并在照片上称呼他们二人为徒孙,亦即正式承认他们二人为詠春门人。其中木村先生曾忆述当年李小龙所教授他的主要仍是詠春拳,并且他以七十多岁高龄在不久前仍然提出,希望正式加入“香港詠春体育会”,并把名字加进“詠春族谱”之内。至于嚴镜海,他在1972年去世,但在去世前不久他完成并出版了一本名为《詠春拳》(Wing Chun Kung Fu )的英文书,据《黑带》杂志查所得,当年因嚴镜海已病重,而出版这本书是他一生之志愿,所以书中大部分内容其实是由李小龙代为执笔,但由于在1972年之前,李小龙已提出了截拳道之理论,所以不便在书中被称为作者,改以“技术编辑”称之。李小龙在1973年去世,他能够在1972年出版有先师公叶问宗师亲笔签字照片的最早一本詠春拳专著,而不是截拳道专著,在美出版发行,这对玗全球的影响殊广,可见他对詠春拳之重视。著名李小龙之弟子黄锦铭先生,亦为该书作出各种动作之示范。事实上詠春拳是一门不断发展之拳术,它能够随着时代而进步,詠春派多位先贤如叶问宗师及佛山赞先生等都为“詠春拳”作出了大胆之改革,所以现今仍然有人在争论“传统派詠春拳”及“更新派詠春拳”之优劣,其实没有这个必要。嚴镜海曾在书中提及詠春拳是他一生中所学到这最好武术,今天所学,今天可用。

  3)第三个阶段:回返原本之自由

  在 1964 年,李小龙初到奥克兰后,因他采取有教无类之法,把国术教给外国人,引起当地(三藩市)华人国术界之不满,派出了一位黄姓教头向李小龙提出决斗,虽然这场决斗,李小龙是得到了最后胜利,但事后他感到非常疲劳,因为对手在一个大的空间声地不断地走避,李小龙运用了詠春之近体格斗因而需要不断地追打及逼打对手。在这场决斗后,李小龙认为传统之詠春打法限制了他的发挥,在他看来,这场决斗本来可以很快就打完,所以事后他便加强自己在体能之训练,并且参考其他各种武术之特色,取长舍短,尤其从 1966年之后,发展出适合他个人风格之远距攻击术。李小龙正式在家中教截拳道,是在1967年4月黄锦铭加入洛杉矶的“振藩国术馆”后这段时间。至于截拳道的取名,据一位李小龙主要辫子说,在 1967 年一天,当李小龙驾车时谈及西洋剑击,并且解释剑击之最佳对抗方法是“截拳”,即消及打在同一时间发生。因西洋剑是要攻到对方身体才能取得分数,其他所有动作皆为不必要。突然之间,李小龙主为他应把他的武术称为“截拳道”,英文讲法为 JeetKuneDO 。他的目标是要把所有消解这动作一概取消,而必为“截拳”(与詠春的“消打同时”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后来,李小龙又因为“截拳道”这个名称都是太限制,并且把自己之武术局限于另一种形式或门派上,所以他便索性把名字称为 JKD ,有时甚至有什么好的东西,都会以 JKD 来形容,例如昨天酒楼之食物真是 JKD 或昨晚之电影真是 JKD 等。

  李小龙始终强调,无论是 ” 截拳道“或是 JKD 均只是一个名称,他认为 JKD 是一个自我发现之它就好像一条船,能帮助你到达彼岸,一旦你渡过河流,到了对岸,就无需再背负着这条船,到时你亦可抛开 JKD 这个名称。虽然李小龙有这样的思想,但他的弟子却为了“截拳道”这个名称在九十年代,竟分成了两派。其中一系是以黄锦铭为首之“振藩截拳道”( Jun Fan JKD ) , 亦有人曾称为“原始截拳道”( Original JKD )。这一系之门人想念“截拳道”与李小龙原本技术有着不可侵害之关系,当门人对截拳道有什么不明白这地方,都曾向李小龙原本技术进行探索,直至找到问题之答案。这一系之思想方法与家师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另外一系是以依鲁山度为首之“截拳道概念“( JKD Concepts) , 因他们相信李小 龙所 教授的主要是要领而并非技术。有了概念,可以形成很多技术。但由于有了这一概念,他们便可以把各种武术均可渗杂其中,依鲁山度于是科把菲律宾,印尼及其他武术混入了截拳道 当中,大大地违反了李小龙简化武术之原意。依鲁山度其中一位著名门人 PAUL VUNAK 更说截拳道实际上包涵了最少26种不同武术之精华,而菲律宾武术更是扮演着非常重要之角色。

  发生这样的争论,主要是李小龙之截拳道还未完成,他已与世长辞。他在回港之前,下令他的学生把他所有的武馆关闭,例如洛杉矶武馆已于 1970年1月29日关闭。因他恐怕他的学生会把他所技术,发展成另外一种形式或门派。因此黄锦铭有一段长时间遵从李小龙的要求而没有活动,但是依鲁山度却另起炉灶继续活动。近年黄锦铭为了维护李小龙拜泉 本技术又公开活动了。他在后期一埋是李小龙主要的练习对象和得宠弟子,因此最了解小龙在后期(六七年至七三年间)李的训练及教学方法。所以“振藩截拳道”注重李小龙的正统技术之研究。依鲁山度很喜欢学习各种武术,即是到了现在他仍然是到处拜师学习各种传统武术,单是詠春拳他就拜过最少三位师父,所以他自称李小龙所讲解的截拳道是概念,这样他便可以对各种武术无所不学和无所不用。

  (二)黄淳梁走过之历程

  1)第一个阶段:学习追求真知

  为了方便作出比较,我亦尝试将家师之武术生涯分成三个阶段,但这三个阶段是交错的,并非有很清晰之分界线。第一个阶段是从1954年开始,大约一年半时间,这主要是学艺追求真知。家师在这要学习“小念头”,“寻桥”,与“黐手”,代表着詠春之核心理论。在我家师看来,这段时期他所学习之詠春拳,就称为“传统詠春拳”,因这是从叶部宗师所直接传授的。但先师公有些门人却认为先师公在佛山时代所传授的才算是“传统詠春拳” ( Traditional Wing Chun ) ,而先师公在香港以后所传授的乃是“更新派詠春拳”,英文名称亦被称为 Modifeed Wing Chun , 两种詠春在外形上基本存在着有些分别。如果这是真的,先师公亦应是一位武术改革者,特别是从很多师叔伯口中知道先师公是一位很开明的人,李小龙在创立截拳道后,仍与先师公保持来往, 另一方面与家师之交往更不在话下。

  2)第二个阶段:讲手印证拳理

  家师少年气盛,刚学詠春不久就已同人较量了。尤其在四个月后,当他初步学了詠春基本课程,为了印证在詠春所学之拳理,于是四处向人挑战。当时之形式是双方找一公证人,约会在一处少人出没之地方,在没有条件限制下,以打倒一方倒在地下或一方主动提出认输为止。由于他一身是胆,闯荡江湖,先后到过多间武馆与人切磋武艺,可以说是震动了整个香港武林,故当时被报界冠以“讲手王”这个称号,“讲手”其实就是比武。现时关于“讲手王”这个称号,并没有正式英文之译名,甚至有人直译为 King of Talking Hand, 简直不知所谓,所以希望藉此机会更正其正式译名为:

   King of Combat , 这与李小龙之King of Kung Fu “ 功夫之王”,可以说是相影成趣。

  至于每次讲手后,家师都会思考其用招之得失,不明之处,即向先师公叶问请教,如发现其兵役法有任何不足之处,在得到先师公允许下,对其拳法及木人椿法作出应有之改动。其实一直以来,我心中都存着一个疑问,因我很多师叔件不断收集各种不同版本之木人椿法,先后有超过十套之多,在一个机缘巧合下,我带着影带与一连串疑问,向我师父请教木人椿法之疑团。首先家师向我示范整套108木人椿法,并向我逐节解释,并且与先师公所示范之动作作出比较,解释为什么在动作次序上会有所不同,以及在个别动作上有不同演译。其他剩下不同之处就是八个动作,家师对此八个动作在致用方面有所保留,但他不反对我练习,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后来有所谓116木人樁法。家师更进一步解释,詠春木人樁法,是给詠春弟子在学完三套拳术与黐手后,用以练习平时少用之手法,如:

  1)错手之补救

  例如膀错手用耕手救,耕错手用圈手补。

  2)非常规手之运用

  例如擒拿手,桥底手等

  3)败形身法

  例如正身及侧身败形脚法

  4)要害之攻击

  例如眼部,颈部,下阴,肘关节,膝关节等

  5)脚法之运用

  著名之詠春八脚即藏于木人桩法中

  6)时间之运用

  在练习消打同时之动作,尤其重要

  7)角度之配合

  例如转马及走马之练习

  8)双手同时进攻

  例如抱牌手,滚手,上下耕手等

  詠春木人桩法曾被形容为詠春拳术中之最高法度。詠春之三个套拳,基本上不逄是套路,它们只是不同层次之动作练习,与传统之套路最大分别,在于没有了假想敌之观念,故很多人形容詠春之套拳像做体操,假想敌之观念在木人桩法才出现,为了不想困在死招式之中,木人桩法要求学者在学完基本顺序动作之后,必须能做到随意发挥,打起桩来能做到随心所欲,动作之次序已不再重要,就好像一位乐师一样,能随意控制乐器奏到美妙之乐曲。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詠春门人中存在这么多不同版本之木人桩法。到了这个阶段,詠春门人应该根据个人特性,例如身材,性格,专长及练拳之目的,把詠春拳发挥出“个人风格”。其实自叶问宗师以来,詠春拳一直沿用着“因材施教”之方法,在我个人看来,学詠春拳如果打不出“个人风格”,根本未曾真正了解詠春拳。

  3)第三个阶段:要做詠春主人

  家师创新“传统詠春拳”和建设“詠春拳学”,要做詠春之主人,其酝酿过程相当长。

  在讲手时代家师之经历多不胜数,名报人 陈非先生等建议他撰文介绍心得。于是他的《黄淳梁专栏》、《讲手四十回》等连载文章均以构思推演,例如小念头每个动作都可以物理力学,几何图解去系统分析。他在《詠春腿法》一文中,指出练武之宗旨就是制敌求胜,实无自卫之说,所谓自卫术就是攻击术。他并认为詠春拳在搏击中无论进退,都是重心放在后腿,任何时间都能将前腿或后腿实施攻击。詠春并非不善腿击,只是以打近战为主,先行练手造成错觉。可见讲手之经验总结就帮助继承与发展詠春拳理。在这时期已开始酝酿创新之构思了。

  1965年之后,先师公因年事已高,已作半退休状态。在师公鼓励下,家师于1968年5月11日成立了“黄淳梁詠春国术会”,教授“黄淳梁风格詠春攻击术”。

  家师学过拳击,作为师叔李小龙的授业师兄时,亦曾训练过师弟参赛,但始终认为擂台赛十分依赖和利用规则格斗,因而产生与詠春讲手术极不相同的不合理理解,例如抢中线的直线发拳却为四去拳套所阴,尤其是束缚双手不能发挥黐手反应的优势。在1969年底,有一位前世界重量级拳击高手基高来家师的武馆挑战,他身高六尺四寸,体重二百四十磅,十分硬朗的职业拳手。双方同意不着拳套,除不用脚踢之外,打法是没有规则限制的。这是非擂台赛的东方拳击与西方拳击在打法上的一次讲手印证。家师因双方体形相差悬殊,而且对方有抗击打力强和拳击打力重的优势,必须因敌制宜,以弱制强。家师一方面运用詠春构思,改变打法,将拳尽量使硬,加大反作用力,与对方保持适当距离,另一方面使用詠春快拳,连续攻击对方同一目标的要害之处,因而取得了速战速决的胜利。假如他们着拳套并打擂台赛的持久战,其赛果可能会改写。家师每一次讲手之后,均会检讨自己之技术得失。所以在这次比武之后,他便要求他的学生练习“退马发捶”,这是传统之詠春拳所没有的。“退马发捶”顾名思意就是在对方强势所逼不断后退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攻击。这一战坚定了家师要加深研究“詠春拳学”的信念。此战之后不久的1970 年初,师叔在返港的前夕曾给家师一封信,信内有“因此改我的心得练出的为截拳道,截拳道只是名称矣”,“拳理虽是要紧,现实的还是重要,两者均需要。我是感谢你和师父在港时多多指导我詠春门经,其实是多得你使我多去走现实路”。这是师叔首次向家师公开他的截拳道名称和强调要走现实路。三年后,先师公已去世,师叔才有机会征求家师对截拳道的看法,这时他的截拳道发源地洛杉矶的武馆早已关闭了。虽然他们经过大约十一小时的辩论并无结果,但是这毕竟是一个相互交流和全面检讨截拳道和詠春拳的一个难得的机会,这对师兄弟双方都有益处。此后,家师才认真研究师弟要做截拳道的主人问题和詠春门人如何才做到詠春的主人。

  1973年师叔突然去世,以至他的截拳道理论未能完整。家师与师叔情如兄弟,另一方面家师亦欣赏师叔是个武术天才,所以家师便决定去研究一套理论来分析未完整的截拳道。

  家师从设馆授拳到出任香港詠春体育会主席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执着于先师公遗志,以香满仓为基地开展教务。十年后,家师开始将教务扩展到海外,自1983年之后,每年都应邀外出指导。他同师叔所不同者,就是认为周国环境改变了,但是他的詠春拳并未随之改变,而是更坚定了家师酝酿的“詠春拳学”,即詠春最高之境界乃是要做詠春之主人。近年国际格斗技界的多元技艺,尤其是 1994 年之后涌现的格雷斯柔,家师都经过仔细研究,认为只有“詠春拳学”始能涵盖此领域,包罗万象有而不被万有所包罗。

  一直以来家师并未为他的理论命名,因为他认为师叔用了“截拳道”之名称,反而限制了该等武术之发展。直至1995年家师遇到武术理论家梁後滔先生才决定正式为其理论命名。当时曾经考虑过多个名称,包括“詠春拳道”,但家师认为此名称不能表达他的意思,在几经思索后,决定采有“詠春拳学”,英文为 SCIENCEOFVINGTSUNKUNGFU .传统上詠春是译成 WING CHUN, 但家师认为其缩写 W.C. 不大文雅,所以对“香港詠春体育会”提出使用 VING TSUN , 缩写为 V.T. ,有 ( VICTORY) 之意思。在家师心目中“詠春”就代表“实战”,实战最终之目的是要取得胜利。记得有一次,家师与一位跆拳道高手讲手,在赛前已有人提醒家师,此人腿法,异常厉害。很多人认为此场格斗,必定是一场龙争虎斗,在短时间内,很难分出胜负。这场讲手,地点是在一个僻静之公园内,在比武开始时,家师留意到在离开对手身后不远处,有数级石阶,对手一开始就使出凌历之飞脚,家师不招不避,直向独脚支撑的对手冲去,并以双手护头,虽然家师中了一脚,但对手对于这一冲,整个人失了平衡,从身后破除滚了下去,整个人就不醒人事。这场比武就在一刹那结束了。这场决斗说明了一个事实,有时取得胜利,并不需要漂亮之招式。胜利是目的,招式是工具,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所以家师之“詠春拳学”亦可称为“实战拳学” ( SCIENCEOFACTUALCOMBAT ).

  1996年家师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培训部之邀请,举办首次全国詠春拳短训班,并在会上首次提出“詠春拳学“之理论,即在(1)没有规则限制下(2)两人进行近体徒手格斗时,(3)如何运用现代科学理论(4)去解释随意对抗的规律性。虽然家师早在多年前已在设想创立此等学说,但正式定名,还是在这次北京之行。“詠春拳学”理念之形成,无论是在何时,都可以说是家师之另一个境界,关于此学问之内容,请参考梁敏滔先生之“论詠春拳学”,“适用詠春拳学”和“詠春拳学的整体辩证观”。

  三、师兄弟武术思想之特色

  (一)不同之观点

  可从以下四个题目之举例,作个简单比较:

  1 )“标月指”与“一指禅”

  李小龙曾不止一次在多篇文章中,均引用“一指禅”之比喻来解释截拳道,他解释一位截拳道导师就好像一只手指,指点学生,望看远方之月亮,学生不应把目光放在手指上,而忽略在远方之光辉华彩,他并且在他的最后电影遗作“龙争虎斗”中亲自演译这个比喻。

  根据家师所言,李小龙引用这个比喻其实来自詠春之“标月指”(即标指之原名)。在佛经中有关于标月指之故事,一指禅师在答复别人任何问题时,均以一指作笿之,所以他得此称号。一天,小和尚正在不断向禅师提出一连串问题,好像问过没完似的,禅师终于竖起一指,并指向月亮,小和尚也知道禅师之特性,正在看着禅师之手指准备参透禅机,禅师突然大声说道:“为什么你只把目光集中在我的手指上,而不把眼光放远些,看去远方之月亮。”小和尚这时才明白禅师的意思是要叫他不要执著 ,李把眼光放远些,不要让眼前之事物困着自己。李小龙明白了这一段故事,但他不知道此故事之另一含意。此故事除了关乎“标月指”外,亦关乎詠春另外一套拳“小念头”,顾名思义,此拳是关乎从小所立之念头,立念正确,将来前途无可限量,立念不正,将来怎样练也没有用。家师常说道,詠春拳所有动作已分解到小念头之中,就好像英文字母之26个字,每次我在练拳这前,他都要求我要把小念头练一次。小念头也好像一指禅师之手指一样,所有在武术上之问题,都可以通过它找到答案。就好像李小龙理想之第三个阶段“回返原本之自由”,最复杂之问题,可在最简单之事物上找到答案。

  我认为要了解截拳道,必须要回返到詠春拳,从头开始再走一次李小龙经历过程之二个阶段。有了基础再人传统拳术中突破,然后再达到“截拳道”之境界。

  2 )“以无法为有法”与“以无招胜有招”

  李小龙无论在“振藩国术”或“截拳道”都引用“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作为拳理。家师认为此两句是詠春拳理中“以无招胜有招”之另一种演译,所不同者只是李小龙加入了道家哲学之思想。对于“无招”,因为詠春拳强调黐手训练,可加强拳手之自然瓜及条件反向,在格斗过程中,无须经过思考,可根据对手之招工而变化,做到“遇强愈强”之局面。

  李小龙这两句说话之原意,可能是要追求突破招式之限制的最终目标,甚至从广义上包括所有法度,形式及门派之限制。他并且反对任何形式之套路练习,认为这只会局限个人武术之发挥。记得家师曾以我说,先师公叶问 宗师在 教授詠春拳,家师及其他师叔件才逐渐将名称加上去,但仍然以简洁为主,如摊手,膀手等,这与其他南派拳术之招式如黑虎偷心,双龙出海等大兴其趣。家师亦强调詠春只有“动作”,而没有“招式”。“动作”可用多种用途,“招式”欲因有假想敌之设想,所以其用途反而受了限制。家师亦认为“小念头”,“寻桥”及“标指”并不是传统拳术套路,它们只是不同层次之动作锻练,所以很多学员在初学詠春之时,是很难从表面上去理解其致用方法。

  至于在“无法”方面,詠春有自己之理解,詠春一直强调以法度取胜,不然的庆亦不会出现“詠春拳学”,因为家师想念所有武术动作,皆可从科学角度去进行解释,他并不相信有空劲或神打之事。“詠春拳学“可通过人体结构学,物理学与数学来解释各种动作。虽然到”标月指“阶段,詠春要求我们突破法度之限制,但法度仍为詠春之中心思想,所以詠春拳应被解释为“从有法变无法”。这令我想起先师公一段小故事,曾有一拳师挑战,此人练就一手厉害之风眼捶,一捶打在墙上,即出现一个小洞,先师公并没有如此功力,因他相信法度比功力重要,一个人拿起一个小铁锤打在墙上,亦可产生同样效果,铁锤是死物,人却是动的,所以他毅然接受挑战,并且在很短时间将对手打败,这亦难了所谓“艺高人胆大”之说法。

  3)“哲学了”与“科学”

  李小龙在美国西雅图读大学时主修哲学,他尤其对中国道家及佛家禅宗思想一直特别喜爱,所以他在传授截拳道时,往往徊入很多哲学思想。

  家师认为李小龙之“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是把詠春拳理之”以无招胜有招“加入了道家思想而演变预见来的。但从前文所述可见一些拳理及法度加入了哲学思想后,可能令人很难理解。另一方面,家师却认为科学才是解释拳理及法度之最佳方法。

  4)“核心“与”与“自由”

  无论是李小龙或是他的主要弟子均认为截拳道是饮食三个阶段,而第一个阶段这核心就是詠春,第二个阶段是经过修改后之詠春,第三个阶段才是真正之截拳道。他们之重点均放在第三个阶段,认为世上诮有更直接之方法可直达第三阶段。李小龙一直在寻找这个方法,可惜未完成工作已与世长辞。

  在我家师看来地“截拳道“只是一个名称,“詠春”也只不过是一个名称,武术之重点不在于它的名称,而是它的实质。无论是截拳道或是詠春都是帮助学员找到真正属于自己之武术。家师常言道:“不要做詠春之奴隶,而要做詠春之主人”。家师认为截拳道之所以难于传授,是由于学员没有了李小龙所经历之第一个核心阶段(即詠春春),就好楼梯级那样,少了几个台阶,很难可以登步上去。第二个阶段是建基于第一阶段,而第二个阶段被称为“从核心中解放”,没有了核心(即詠春),又怎能解放呢?所以家师认为如果能通过“学习詠春”,“解放詠春”,“回返自由”三个阶段,那么便更容易接近李小龙理想中之截拳道境界。但是与李小龙不同之处,家师之重点放在第一阶段(截拳道核心),家师更认为传统詠春拳是前人之智慧及心血,没有前人之耕耘,则没有今人之成就。武功练得好不好,不在于武术本身,而在于练武者之态度。传统武术是练武者之根基,根基打得好,盖上去之房子就会坚固。

  在八十年代,香港之新武侠杂志曾刊载,李小龙生前曾经想收回“截拳道”这个名称,而改以“中国武道”称之。关于收回“截拳道”这事,请参考梁敏滔先生在《东方格斗术大观》中之“李小龙旋风”。关于“中国武道”,李小龙在洛杉矶时曾把他的武术称为 Tao of Chinese Gung Fu ,中文则称为“振藩拳道”,直译中文就是“中国武道”。 1967年2月9日,依鲁山度获颁“振藩拳道”三级证书。而在同月,黄锦铭进入武馆,四月被李小龙挑选为他研究截拳道试点的私人学生,单独去李家中学习。伊鲁山度未参与试点。黄锦铭在同年11月 8日获颁“截拳道”二级证书,这时才正式出现“截拳道”这个名称(依鲁山度亦有“截拳道”证书,但没有注明日期)。

  (二)共同之观点

  师叔的截拳道从家中授徒到去世,即由67年4月开始到73年7月止,一共近7年时间。而家师从黄淳梁风格詠春攻击术到提出“詠春拳学”,前后经过近三十年。他们共同之观点,就是都不要做詠春之奴隶,而要返朴归真,一个要做詠春之主人,一个要做截拳道之主人。

  在近距离格斗方面,师兄弟有共同观点,例如师叔曾提到 近距离用牙咬就是截拳道,而家师的文章则指出:“根本就没有什么规则范围,譬如你有牙齿,假如敌我在生死存亡的时候双方纠缠,为什么你不向他的喉部咬去呢?那也是一个生存之道”。

  在远距离格斗方面,师兄弟也有共同观点,例如家师著有《詠春腿法》等。

  师兄弟不同观点,就是家师著重继承和发展詠春近距离格斗的拳理和技术,而师叔则注重研究远距离格斗的拳理和技术。如果有人只练远距离格斗,可能会违反师叔原意,因为远距与近距是一个整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师叔在七三年同家师曾为截拳道与詠待物拳门诊而讲手,亦使用近距技术格斗。

  近年有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李香凝(Shannon Lee,Keasler)建议将“振藩国术”(即“修改詠春拳”)与“截拳道”合并,因为它们不应分离,而应是李小龙在世时所教的哲学和技术的一个连续。1996年1月10日,由李小龙 夫人李运达(Linda Lee Cadwell)在西雅图邀请多位李小龙学生讲座李小龙武艺,决定成立非贸利的“振藩截拳道会”(Jun Fan Jeet Kune Do),其核心成员包括十二位弟子,在西雅图武馆的木村武元,在奥克斗武馆的已故嚴镜海接班人Greglon Yimm Lee(嚴的儿子),在洛杉矶武馆的李恺(Daniel Lee),黄锦铭(Ted Wong)都参加了。

  正统的李小龙“振藩截拳道”既然已将“修改詠春拳”各“截拳道”合并,而“修改詠春拳”在西雅图琥馆的课程中有“小念头”、“黐手”等教授,木村武元亦已决定归宗加入香港詠春体育会。如果能够再将“振藩截拳道会”与“詠春拳”接轨,则将会是李小龙本人的武术生涯和思想历程之整体结合。这种想法与李小龙之“截拳道”要做截拳道之主人与及与家师之“詠春拳学”要做詠春拳之主的理想不谋而合。近年来有很多人为追求截拳道之根而烦恼,更有人不惜千里迢迢远赴美国,为了寻根,其实截拳道之根就在中国,它就藏于詠春拳之中。1997年7月1日香港已回归祖国,盼望截拳道亦能够有一日归宗,回到祖国抱。最后让我引用师叔李小龙对家师所说的一句话作为本文之完结:‘詠春拳就像水一般,不管怎样开头的瓶子,它总会注满的。
sd-dzz

2015-3-10 16:17:19

咏春,易学难精,不是每个人都很有天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说的对,传统武术要等功夫上身,的确太慢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锥弁

2015-6-9 23:42:00

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3

sd-dzz

2015-3-10 16:17:19

咏春,易学难精,不是每个人都很有天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说的对,传统武术要等功夫上身,的确太慢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锥弁

2015-6-9 23:42:00

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mijishu888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