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历史盘点之中国历史上智商被严重低估的十大帝王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3089次阅读 3次回复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不乏那些英勇伟大的帝王,他们对世人的贡献、对历史的发展被后人津津乐道,但是,历史上还有很多被低估的帝王,他们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被大家认可。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历史上被低估的十大帝王。



1、    刘禅——三国中智力被严重低估的皇帝



  蜀汉后主刘禅(207—271 年),自东汉末以来一直被视为“扶不起的阿斗”——某种弱智或低能儿的象征,这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旷古奇冤之一。其实,刘备和刘禅可以说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工于心计的帝王。前者靠他的人格和谋略使其亲手创建的蜀汉帝国在夹缝中生存了四十多年;而后者则靠其雅量与智慧使自己在外部条件非常不利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地度过一生。
  诸葛亮逝去不久,西蜀就灭亡了,阿斗做了司马昭的俘虏。司马昭何许人也?形容为虎狼之辈是毫不夸张的,看看他杀灭曹丕几个儿子的手段就足以证明此言不虚。然而,司马昭在阿斗面前,是被阿斗玩的团团转的。司马昭问阿斗曰:“思蜀否?”阿斗答曰:“此间乐,不思蜀。”多么直白的回答,然而又是多么深邃的思维啊!试想想,还有比这六个字更令司马昭放心的答案吗?没有,绝对没有。于是,阿斗在司马昭的虎窝里舒舒服服地吃喝玩乐,直到终老。这样的智慧别人有吗?这样的际遇翻遍史书还能找到第二例吗?答案是:没有!不能!由此可见,三国中阿斗的智力被严重低估了!

2、    李治——被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光芒掩盖的大唐皇帝




  李治是唐朝第三代君主,在位33年。由于病弱,655年,在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他就让武则天参与朝政,时人称为“二圣”。对唐高宗在历史上的作用,一般认为他是个昏庸之主。范文澜先生说:“唐高宗临朝,臣下来奏事,不会作判断,要宰相提出意见,才算自己有了主意。他这种昏懦的性格,势必扶植起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势力,引导国家从乱到亡的道路。”这样的说法,把唐高宗这个人彻底否定了。
  也有人指出,唐高宗根本没有昏庸之举。在即位之前,曾参决朝政,颇得唐太宗称赞。即位之初,也勤于国政,每日临朝,孜孜不倦。他不仅能够遵循唐太宗的大政方针,而且也表现出了管理国家的才干。具体表现在他十分重视法制建设。他令长孙无忌等修成《永徽律》,还逐条对之进行注释,写成《唐律疏议》30卷颁行天下。他在即位之初,鼓励臣下进谏,他自己也能很好纳谏。他赏罚分明,对贪赃违法者坚决予以打击,不留一点情面。褚遂良就是因为低价强买中书省翻译人员的土地,被左迁为同州刺史。他维护了国家统一,讨伐西突厥,巩固了唐王朝在西域的统治。他有过错,如容忍和支持武则天对王皇后、萧淑妃的残酷迫害,在对褚遂良和长孙无忌等人的处理上,也没有很好地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是个昏庸之君。用昏庸来解释武则天参预朝政的原因,显然是不妥的。
  上元二年(675年),高宗风眩症加重,曾想禅位给则天皇后,“使摄知国政”,正式临朝称制。宰相郝处俊进谏说:“昔魏文帝著令,虽有幼主,不许皇后临朝,所以杜祸乱之萌也。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中书侍郎李义琰也附和郝处俊的意见,高宗无奈作罢。如果说高宗不是昏庸之君,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但如果我们说他真是个昏庸国君,那么史书上描述他尊礼大臣,问百姓疾苦,称为“永徽之政,有贞观遗风”,这又是怎么得来的呢?所谓的唐高宗“昏庸”,至今仍是一谜,令我们左右为难,无法圆满解释。

3、    雍正——被误解的皇帝,被低估的王朝





  和父亲(康熙)和儿子(乾隆)相比,雍正呈现出如此冲突、多元、复杂、孤独,甚至混乱的面貌。他的癖好个性、他权力来源的正当性、他的死亡、他的政治风格、他的政治遗产,都充满了各种彼此对立的评价,缠绕着诸多疑问。而他的内心世界,我们更是无从知晓。
  无疑,一方面是因为,他活在康熙和乾隆这两个盛世巨人的夹缝之间。雍正王朝的13年(1722-1735年),犹如是两束巨大光环之间的史学阴影,也宛如两座巅峰之间被忽略的低谷。另一方面是因为,汉人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诬陷,以至于这位皇帝要亲自编写一本书,为自己辩护。而儿子乾隆下令销毁这本书,又徒然增加了世人对他和满清的误解。
因此,他的一生,几乎是被涂抹上层层厚重脂粉,更加扑朔迷离。而现代坊间电视传奇,更是将这些误解推向极致。他变成风月皇帝、他的后宫充满了邪恶的阴谋。处在康乾盛世的光环下,雍正以及他运转的帝国,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他们的内心世界又是什么?而雍正本人,何以愿意承担责骂、罪名、讥讽,对帝国肌体进行更为超前的手术呢?


4、    还原被唐朝抹黑的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华阴人,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城,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后人对他的评价一直不好,说他是暴君,说他是昏君。其实杨广真应了古人的那句话:亡国之君皆有才。
  杨广其实也是很有才的,早年率兵平陈,认为陈叔宝无能之辈,只能配个炀帝的称号。后又参与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和与突厥、契丹之战事,皆有所获。大业五年(609年),他亲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
  他下令调征河南、淮北诸郡人民百多万人开凿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两条河水入黄河,又自板渚(在虎牢之东)引黄河水经荥泽入汴水,自大梁之东引汴水入泗水,直达淮河。他还征发淮南民工十多万人开邗沟,自山阳至杨子入长江,渠宽四十步,两旁皆筑工整平坦的御道,夹种杨柳。从长安到江都,修建离宫四十多座。接着,他派人到江南造龙舟和杂船数万艘。而后,杨广又下命开永济渠、江南河,后统大运河现在还在用,可是却成了后人攻击杨广的依据。名为隋朝大运河。只是后来攻打高丽和大运河一起进行,惹起了天下众怒,加上杨广锐气不复,终于败亡。
  造成我们对隋炀帝否定评价的莫过于不恤民力修筑大运河,不顾民苦数征高丽,奢华耗费三游江都,这些历来都是人们揭隋炀帝短的焦点所在,的确,这都是劳民伤财的举措,直接加速了隋朝灭亡,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他们的历史作用。


5、    傻子皇帝唐宣宗李忱——“小太宗”与“小贞观”




  唐宣宗李忱从小就孤僻木讷,一直被皇宫里的人当作傻子嘲弄,出生三十六年来几乎从未享受过真正的亲王待遇,可谁也想不到,三十六岁登基之后,唐宣宗突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聪明与英武,短短一年,就消灭了为患大唐帝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而且极大地遏制了一贯嚣张跋扈的藩镇势力和宦官势力,收复了沦陷于吐蕃人手里近百年的河、湟全境,缔造了唐朝中晚期的最后一抹辉煌。
李忱在位期间很勤劳,而且能举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命人将《贞观政要》写在屋内的屏风上,以便时刻鞭策自己,他还让翰林大学士每天朗读太宗所写的《金镜》给自己听。为了熟悉大小官员的姓名和官秩,李忱还专门让人编纂了《具员御览》,放在案头随时阅览。因为李忱曾流落民间,所以深知民间疾苦,对老百姓很是同情。在他的统治下,唐王朝出现了最后一次治世,史称“小贞观”。可惜的是,他最后因服用金丹之药而死。



6、    一代枭雄王莽的真面目





  在几千年中国历史上,被冠以“阴谋家”、“野心家”骂名的,不计其数。但其被骂得最厉害的当属王莽。那么,王莽究竟是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阴谋家”、“野心家”呢?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也称建兴帝或新帝,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王莽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自幼丧父兄,年纪轻轻就成了家庭的顶梁柱。对内孝敬寡母,照顾兄长的遗孀,耐心教育顽皮的侄子;对外拜当时著名的学者陈参为师,攻读经书孜孜不倦。待人接物恭敬有礼,小心翼翼侍奉执掌大权的伯父叔父们。王莽从不跟堂兄们去寻欢作乐,洁身自好,恭谨勤俭,温文尔雅,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近人胡适开始为王莽平反:“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他认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虽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却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并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斩台上,……竟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
  但从另一角度看,王莽也是书生式政治家。王莽登位后推行之新政,大抵都是为了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如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都是不停回复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可是古今风俗不同,环境各异,源于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时合宜。而这些新政都是违反了历史规律,所以推行失败,自属历史必然。
  但历史上王莽的多数措施也是深得人心的。他在元始元年的建议,使贵族、官吏以至天下百姓人人受益,当然皆大欢喜,得益的人又那么多,他们都会感激。王莽救济灾民的具体措施,包括他自己和太后带头捐资,在长安为灾民建房等,尽管未必都能落实,总能起些作用。

7、    后周世宗柴荣:最可惜的英年早逝的皇帝





  柴荣早逝是中国历史的一大不幸。在当时中原如此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北宋仅用了10多年便完成统一。这固然离不开赵匡胤的英明决断,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后周政权国力强大,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柴荣不仅有可能更早地实现国家统一,而且极有可能不会象北宋那样丧失北方版图。
  以兵变方式夺取后周政权的赵匡胤,只不过延续了柴荣的统一进程,延续了后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宋朝对待商业的态度、优遇文人的政策,均与这位商人出身、勤勉务实的君主有着直接关系。柴荣处理宗教问题的策略、发展商业和城市等方面的做为,不仅深深影响了有宋一代,而且开启了中国走向商业文明和市民文化的先声。
  柴荣虽然未能实现为君30年、扫平天下的愿望,但他在位5年半的文治武功,已经决定了他必将成为结束中唐以来200多年割据动荡的决定性人物。
  面对历史,人们往往更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神武雄略的一代英主周世宗柴荣做好了扫平天下、开创盛世的一切准备,却英年早逝、功败垂成;宋太祖赵匡胤延续了柴荣制定的策略一统天下,结束了兵祸连年、饥馑遍地的乱世,迎来了文化灿烂的赵宋之世。因此,赵匡胤的事迹广为人知,柴荣这个为他人做嫁衣的奠基人却往往被疏忽和冷落……
959年六月十八日,后周世宗柴荣带着他的抱负,带着他的遗憾,在开封去世,享年只有39岁。他的突然逝去,带给历史诸多遐想的余地,他就像一颗流星,划破夜空,璀璨而明亮……


8、    苻坚





  苻坚: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fú)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十六国时期前秦的皇帝,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使前秦基本统一北方;但后来在伐晋的“淝水之战”中大败,自此一蹶不振,又遭到之前投降的鲜卑、羌人的背叛而出逃,最后被羌人姚苌所杀,终年48岁。
  后来对他评价多半出自淝水之战,再加上几个成语:投鞭断流形容骄傲自大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形容被吓破的胆的样子。这个黑的真是体无完肤。
  但实际上呢?苻坚是个特别有魅力的人,诛暴君苻生,推贤良励精图治,任用王猛,打击腐败,打击不法宗室,赢得民心,办学校,推行教化,劝农桑,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灭前燕,平凉,平代,统一北方。就是算攻打东晋的时候,也是步步紧逼,拿下蜀地,拿下江陵,最后东晋只余东南。在淝水之战初也不看到秦军必败,晋军必胜的征兆。可是苻坚却因为自己的仁慈泛滥,放了朱序,也给了对方机会。最后在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中败北,原先被他征服的亡国之人纷纷复国,前秦帝国土崩瓦解。惜乎。

9、    宇文邕





  北周武帝宇文邕,宇文泰第四子。武成二年(560),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护立时为大司空、鲁国公的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天和七年,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始亲自处理国务。蜇伏十二年终于走上前台。
  建德二年,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次年禁佛、道二教,沙门、道士并令还北周俗,为历史上三武灭佛之一。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开始向国家纳税服役。
  建德四年,他独与齐王宇文宪等少数人策划,力排众议,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因病还师。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时军事失利,自己仅得免。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的建议,终于攻克晋阳。六年,入邺,灭北齐。从此拥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为后来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宇文邕生活俭朴,诸事希求超越古人,对宇文护及北齐所修过于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对下严酷少恩,但果断明决,耐劳苦,征伐时躬亲行阵,得士卒死力。
齐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为厮役的杂户,周境有从东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虏的良人没为奴婢,他都豁免为良人。突厥强盛,目北齐、北周为在南两儿。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灭齐之后,宣政元年(578)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其长子宇文赟即位。不久赟让位于子宇文阐。又两三年,杨坚逼阐禅让,篡周,建立隋朝。


10、    郭威





  郭威,五代后周的建立者,出身贫寒,母亲改嫁,跟着继父姓郭,不久继父和母亲又过世,跟着姨父姨母还是过着贫穷的生活。青年时代也是一个意气用事的人,估计是纹过身,武勇过人,被人称为郭雀儿,曾因醉酒杀过屠父。但是从军之后,喜读兵书,性格也变得沉稳起来。在五代那种乱世,郭威的上级变了一个又一个。从李继韬——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最后他跟了刘知远。
  后来,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郭威成了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一年后,刘知远病故,郭威被任免为顾命大臣。不久,后汉就发生了三镇叛乱,三镇即河中(今山西永济西)、凤翔(今陕西凤翔)、永兴(今陕西西安),朝廷先派了白文珂等人去平叛,但都没什么成效。于是郭威就受命出征,他平易近人,广交将士和文臣,两军交锋时又身先士卒,亲冒矢石,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立功他马上赏赐,负伤的他也亲自去抚慰。不管是谁提的建议他都能虚心接受,即使有人得罪了他,他也不计仇,终于使将士和睦上下一心,提高了士气和战斗力。郭威虚心听取将领们的建议,博采众长,制定了先攻河中的策略,然后用围困打消耗战的办法与敌对垒,一年后,在城中粮草已尽,士气丧失的时候一举攻陷,李守贞和妻子自焚而死。其他两镇也先后平定。
  郭威立下大功后,又被派到邺城防御契丹。但在这时后汉内部发生了内乱,文官与武官的斗争牵连到了郭威,结果郭威在京师开封的亲属全部被杀。郭威在众将的拥护下,带上大军去京师找后汉隐帝讨个说法。而隐帝不听母亲让人下诏与郭威和好的劝告,领兵出征,结果被乱兵杀死,苏逢吉也自尽了。郭威不费什么力就进了开封。
  聪明的郭威并没有立即称帝,而是让李太后先主持大事,以安人心。他又严禁士兵掠夺骚扰京城,恢复了京城的治安秩序。郭威派人迎接刘崇的儿子来继位,以此稳定宗室。
  等一切稳定之后,郭威就将他的称帝计谋实施了:让手下将领发了假情报,说契丹要南下进犯了。然后就奉太后之命领兵出城,到了澶州,数千将士发生兵变,拥立郭威为帝,历史书上经常说他是被迫称帝的,其实都是事先的预谋,郭威的大将北宋建立者赵匡胤估计就是学习郭威的做法发动陈桥兵变的,因为这两次几乎如出一辙。
  郭威对中国的统一还是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的。也许是因为他的后继者柴荣的光辉和赵宋的统一,反而让他暗淡无光。柴荣继承的就是郭威的局面,而赵匡胤更是学习了郭威的檀州兵变。现在,人们记得更多的却是陈桥兵变。
  以上就是中国历史上被低估的十大帝王,当然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有很多的帝王被我们遗忘,或者误解。


kaishui

2016-3-22 18:05:09

收藏了,很不错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嘐酬

2016-5-25 17:38:30

以后就跟楼主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感觉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3

kaishui

2016-3-22 18:05:09

收藏了,很不错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嘐酬

2016-5-25 17:38:30

以后就跟楼主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感觉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mijishu888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