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艾灸的作用:

        溫經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防病保健的功效, 同時調整脏腑組織功能,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增加紅、白細胞的能量和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加機體的 抗病能力。

用法

         点燃艾灸条,视皮肤感知的温度来调节高度,然后用艾条熏在相应美容、保健部位即可。

作用机理:

         中医学认为,灸法适应症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易学易用,特别适合于家庭治疗和保健。病症无论寒热、虚实、阴阳、 农里均可施灸,广泛的运用于各科疾病治疗与保健中。艾灸可治疗的疾病达数百种之多。由于艾灸借助火力、药力透达快,直接 作用于病灶、并由表及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艾灸治疗百病 的机理是辛温走窜,入十二经络,能通达诸经,舒经通络。野生植物艾叶, 既能入阴又能入阳,补中有通、通中能消,灸疗时释 放的红外微波及熏烟,气血双调,是药效广泛的一味中药。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艾灸可提高局部气血流量,升高局部温 ,缓解局部痊孪症状;能调整机体的免疫能力,内分泌功能和 植物神经功能,恢复失衡机体,艾叶中所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及强 烈的挥发物质,燃烧时药力可透入人体或吸入体内,起到温经远 ,行气活血、桔湿散寒的效果;艾灸可提高白细胞及淋巳细胞 的活动卒,增强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能力,艾灸还可以剌激人体 体液发生改变,有增强肾上腺皮质素分泌及胸腺细胞活力的作 ;另外,艾灸还具有增加心脏博动量,强心抗休克的作用; 姜灸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止痛;隔蒜灸能清热、解毒、杀 虫、消炎;附子饼灸能温肾壮F;隔盐灸能?旦中散寒,扶阳固脱。

自我保健三法:

         艾灸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历代医学著作中更比比皆是。艾灸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自我保健艾灸方法,它见效快,操作方便,相对无药物伤害之忧,读者不妨一试。

  

一、延年益寿保健灸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二、艾灸治冻疮

  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

  

三、艾灸治胃痛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艾灸的特点、禁忌及注意事项: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施灸取穴参考表


科名
病名
主穴
配穴
用法
内科
高血压
涌泉、百会、曲池、足三里、悬钟
头痛头晕:风池、大椎;
健忘失眠:神门、肾俞;
肢麻:外关。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1-2次,15次1疗程。
脑动脉硬化
足三里、悬钟
头痛头晕:风池、大椎;
肢麻:外关。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1次,15次1疗程。
中风后遗症
1.百会、天窗、肩与、曲池、足三里;
2.百会、承灵、曲鬓、悬钟、阳陵泉
软瘫:气海、肝俞、脾俞
硬瘫:中脘、巨阙、肝俞
口角歪斜:地仓、颊车
肢麻: 隐白、神庭
温和灸:每灸15-20分钟,每日1次,15次1疗程。两组主穴交替使用.
头痛
通天、悬钟、太冲、痛点
合谷、太阴、阳陵泉、涌泉.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钟每日1次,15次一疗程.
冠心病
内关、心俞、膻中、厥阴俞、曲泽
天突、中脘、神堂、鸠尾.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2次,10次1疗程。
低血压
百会、足三里
心慌: 心俞、内关.
头晕易疲劳: 关元、气诲;
直立性低血压: 中脘、脾俞、肝俞
温和灸:每穴灸20-30分每日1次,10-15次1疗程。
感冒
大椎、肺病、风门、足三里
鼻塞: 迎香
发热: 曲池
头痛: 太阳、印堂
咳嗽: 天突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钟每日1次,3-6次一疗程
支气管炎
大椎、肺俞、膻中、天突
急性: 风门、身柱
慢性: 膏肓、脾俞、肾俞、足三里
痰多: 丰隆、
喘息: 定喘   
发热: 曲池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每日1-2次,10次1疗程.
肺结核
肺俞、膻中、膏肓
潮热盗汗: 阴郄、太溪
喀血: 孔最
遗精: 肾俞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7-10次1疗程
胃痛
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
上腹饱胀: 上脘、梁门
恶心呕吐: 内关
大便稀溏: 神阙、天枢
消疫乏力: 关元  
发热    : 曲池
大便潜血: 隐白、肝俞
胃酸过多: 阳陵泉、公孙、太冲、肝俞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7-10次1疗程
内科
胃下垂
1.中脘、胃上、神阙
2.脾俞、胃俞、气海、足三里
胃溃疡: 左侧华佗夹背压痛点(胸6-12棘突旁)
十二指肠溃疡: 右侧华佗夹背压痛点(胸6-12棘突旁)
温和灸或回旋灸:每次15-30分钟,每日1次,15次1疗程
溃疡性结肠炎
1.关元、神阙、足三里
2.脾俞、肾俞、命门
食欲差: 中脘、胃俞
腹痛: 天枢、大肠俞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每日2次,15次1疗程
痢疾
神阙、天枢、上巨虚、气海或关元
发热: 曲池、合谷
脓血便: 命门、三阴交
便次多、水样便: 阴陵泉
慢性: 关元、中脘、足三里、脾俞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每日2次5次1疗程,慢性者,每日1次,15次1疗程
肝炎
足三里、太冲、阳陵泉、肝俞
慢性肝炎: 脾俞、三阴交
乙肝: 脾俞、大椎、至阳、期门、中脘、气海、大椎
黄疸: 胆俞
便溏: 关元、阴陵泉
温和灸:每穴灸10分,隔1日1次,7次1疗程
阳痿
中极、次寥、三阴交、命门、肾俞
失眠心悸: 心俞、脾俞、神门
惊悸失眠: 气海、
早泄: 次寥、大敦
不射精: 曲泉、大敦、太冲、曲骨
温和灸:每穴灸20-3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泌尿系感染
中极、三阴交、肾俞、膀胱俞
尿道炎: 太冲、照海、次寥
膀胱炎: 三阴交、神阙
肾盂肾炎: 三焦俞、次寥、足三里
反复发作: 气海
发热: 外关、合谷
温和灸:每穴15-20分,急性期每日2-3次;
慢性期每日1次,7次1疗程.
白血病
大椎、膏育、四花、神阙、关元
食欲差: 中脘、足三里
脾大: 阿是穴
贫血: 心俞、悬钟、血海
出血: 天枢、三阴交、八寥、腰阳关
隔姜灸:每穴2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
糖尿病
关元、气海、胰俞(既胃管下俞)、三焦俞、阳池、足三里、三阴交
多饮: 肺俞
多食消疫: 中脘、足三里、胃俞
多尿: 命门、肾俞、中极
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2次,10次1疗程.
失眠症
百会、神门、安眠、三阴交
头晕脑胀: 风池、印堂
心烦多梦: 心俞、肾俞
急燥焦虑: 太冲、阳陵泉
顽固失眠: 涌泉、华佗夹背
体质虚弱: 关元
易惊醒: 足窍阳
温和灸:每穴15-20分,每日1次,睡前施灸,5-7次1疗程.
风湿性关节炎
大椎、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
血沉快: 隔俞、阳陵泉
急性期: 至阳、灵台、督脉上压痛点
肩关节痛: 肩禺、肩寥
肘关节痛: 曲池、手三里、少海
腕关节痛:阳池、合谷、外关
髋关节痛: 环跳、风市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内科
类风湿性关节炎
大杼、曲池、血海、大椎至腰俞段
可参照风湿性关节炎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外科
冻疮
局部阿是穴为主、气海、膈俞、血海
腰膝酸软: 肾俞、腰阳关、大肠俞
少食乏力: 脾俞、胃俞、足三里
大蒜捣烂,敷患处,隔蒜灸,每穴反复5次.
前列腺炎
中极、关元、会阴、气海
急性: 三阴交、阳陵泉、复溜
慢性: 肾俞、足三里、太溪、大敦
遗精: 精宫、命门
温和灸:每穴灸20-30分,每日1欠,10次1疗程
痔疮
长强、承山、二白、陶道、患处
合谷、太阴、阳陵泉、涌泉
温和灸:每穴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
风疹
曲池、血海
奇痒: 风池、膈俞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6次1疗程.
湿疹
1.大椎、曲池、血海、患部
2.膈俞、委中、三阴交(两组换用)
剧烈刺痒: 风池、阴陵泉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神经性皮炎
曲池、血海、患部
痒甚: 阴陵泉、三阴交
血虚: 隔俞、足三里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痤疮
合谷、曲池、内庭、阳白、四白
生疮、便秘: 阴陵泉、天枢
支向月经不调生疮:血海、三阴交
雀啄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妇科
月经不调
关元、血海、三阴交
月经先期: 归来、中极
月经后期: 气海、足三里
月经先后不定期: 行间
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5次1疗程.
痛经
地机、关元、三阴交
疼痛按拒按: 合谷、中极
乳房胀痛: 归来、太冲
腹痛喜按: 肾俞、气海
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5次1疗程.
闭经
关元、归来、三阴交
腰膝酸软: 脾俞、肾俞、足三里
情志抑郁、易怒: 太冲、肝俞
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5次1疗程.
崩漏
隐白、大敦、关元、三阴交
血紫有块:血海、太冲
身倦无力: 百会、气海
血虚:膈俞、脾俞
腰膝腿软: 肾俞、太溪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带下病
隐白、气海、带脉、次
白带清稀: 脾俞、命门、足三里
带下黄稠: 阴陵泉、行间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产后少乳
乳根、膻中、少泽
乳房肿痛: 期门、太冲
体质虚弱: 气海、足三里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5次1疗程.
妇科
不孕症
关元、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月经量少、色淡: 气海、膈俞
经前乳房胀痛: 内关、太冲
形体肥胖: 丰隆、阴陵泉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胎位不正
至阴、隐白、三阴交
每穴温和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灸至胎位转正为止.
绝经前后
肾俞、心俞、三阴交、脾俞
五心烦热: 太溪、然谷
浮肿便溏肢冷: 关元、命门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艾灸的现代应用:

        实践证明,人们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加人体抗病能力,以抵制病邪的侵袭。《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由于灸能益气温阳,而人身的阳气有"卫外而为固"的作用,若能使阳气保持常盛,正气充足,则病邪不易侵犯,身体就会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经络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中医认为其主要作用是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补气益血,协调脏腑,从而达到预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老年人多阳气衰退,应宜施艾灸起到补火助阳,振奋精神的作用。正如《扁鹊心书》云:"年四十气衰而起居乏,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六十阳气大衰,阳痿,九窍不利,上实下虚,涕泣皆出矣,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著名医学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这是说三十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三里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衰弱现象。由此可见,艾灸确为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的好方法。

  艾灸足三里可增强人体脾胃消化功能、常灸肺俞和增强肺的功能,并可预防感冒和肺结核。常灸气海,可以补气。常灸大椎、管元、命门可以壮阳等。常灸膏盲,则可防百病,甚至具有抗癌、防癌作用。

  冬春季用艾条熏屋,能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预防感冒,且杀菌无死角;夏秋季熏屋,能抑制虫卵滋生。(使用方法:15M2的房屋,封闭门窗,点燃3支艾条施熏,2小时后再开窗通风换气)



炊砷瘁

2015-3-11 15:18:59

有品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川狮

2015-3-8 21:50:33

楼主看起来很有学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皂洵

2015-3-8 15:56:43

楼上的说的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迈瘘

2015-2-17 02:01:57

回帖也有有水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很多天不上线,一上线就看到这么给力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5

炊砷瘁

2015-3-11 15:18:59

有品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川狮

2015-3-8 21:50:33

楼主看起来很有学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皂洵

2015-3-8 15:56:43

楼上的说的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迈瘘

2015-2-17 02:01:57

回帖也有有水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很多天不上线,一上线就看到这么给力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mijishu888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