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桩法具体操作之原理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5806次阅读 0次回复
秘籍
2014-12-20 20:31:33
  1、养气。站桩首要练的是养气,气是支持人的生命、力量、体能等物质性的东西。人要呼吸、要吃东西、要排放、要动还要静,这是自然规律。人不可能不吃东西,不吃东西就饿死了;吃了东西不可能不排放;人不可能不呼吸,不呼吸就死了i人不可能不动,总不动成天躺着,也是要死的;人不可能不静,总动不静人就累死了。气是解决前二个问题,鼻的呼吸,口的出入,经过五脏协调配合工作在骨里产生气进入血液,储存在肌肉里,它支持着人的生命、力量、体能,如果气不能正常的产生、运转,不是弱就是病,甚至是死。所谓“气生于骨而连于筋”,“血是气之海,肉是气之囊”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中国的老祖宗们在唐代就研究出来了。
      怎么养气?首先配备好间架,头直、目正、神庄、心静、手心要扣、双手五指分开尽量长伸,后成抓物状,脚心要扣、足趾如抓地状、顶心要扣、项背要竖、前脚要回收、胸、背要圆,再加上一些轻松愉快的意念活动。
      正常人持桩大约一年的时间就能把气养好,休弱多病者要延长。持桩者自己觉得有劲了(不见得真有劲,自己觉得有劲就行),工作生活中觉得精力充沛,不容易疲劳就是气血充足了,五脏六腑工作正常了,达到此种程度就可伸筋了。
      2、筋伸缩骨。也可叫伸筋,因为筋伸骨自缩,只需要练伸筋不用练缩骨,筋只要拉长了骨自然能缩。所谓“内牵挂”是指持桩身内感觉有皮条牵挂,有往回扯的感觉,似乎要把人身拽缩成一团,人自然与其力对抗往外撑,这种状态叫“内牵挂”,这样出撑力。“外牵挂”是指身外,远处有皮条往外拽,似乎有“五牛分尸”的感觉,持桩者自然要往回拽与之对抗产生抱力。撑力就是伸筋,抱力就是缩骨,撑三抱七是也。“内外牵挂”这个意念的产生来自于功到自然成,只要练习方法得当,当功夫一到,此意念自然产生,不要凭空暇想,否则想出来也是幻想,假的,得不到真正的撑抱力。
      伸筋练习的关键:
      (1)双腕要扣。在双手形成抓物状后手腕向上扣或向下扣或向侧面扣,总之要扣手腕。根据桩的姿势选择扣手腕的方向,扣手腕可拉动两臂和身体的横筋。拉筋时要循序渐进,扣手腕时可稍微用一点力,只要感觉紧了就可以了,也不要过紧,否则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站松了以后手腕继续微微用力,身体某部位感觉紧了就可以,如此循环往复可自然产生争力,产生争力后运用争力去拉筋。用此种方法筋逐渐被拉长,功夫一到自然形成伸筋缩骨,撑抱互为。
      (2)头顶项竖,坐胯提膝。持桩久站头顶项竖可产生“顶力”,坐胯提膝可产生“坐力”,两力相争可拉动身体竖筋,以及脖力、面部、两肋,前腿处筋,总之以拉竖筋为主,方法参照腕扣。
      (3)脖子后靠。可拉动腰部大筋,腰一挺,丹田自然充实,其方法参照扣腕拉筋法。
      (4)坐胯。什么叫“坐胯”,坐胯就是腿部的弯度,腿部往低了蹲,要循序渐进,蹲到一定程度自然产生“坐力”。“坐力”持久后两腿自然产生“夹力”,即前腿有往后的意思,后腿有往前前的意思,两腿形成“夹力”。“夹力”拉前腿后面的筋,后腿前面的筋,夹力持久后自然产生双足十趾趴地力,双足趾趴地,方可拉动两腿全部的筋,十趾趴地持久后可自然产生双足踩进地下力,如同树栽根,此时趟泥力才自然出现,两腿有坐胯、提膝、裹、趴、夹,踩力自然出现。拉筋拉到全身上下无论怎么使劲,使多大劲都紧不了,就说明筋长了,够用了,此时伸筋缩骨锻炼基本完成。
     “伸筋缩骨”的练习是整个拳学中最难完成的学业,这段时间的练习时间最长,最痛苦,有很多人由于这段时间熬不过去而辍练。据芗斋老先生讲,郭云深先生授徒决不迁就学生,只要在他门下学徒必须经过“伸筋缩骨”的练习,这种练习非常残酷常常被人称之为“上刑”,别人给“上刑”还好说,关键是自己给自己上刑,疼痛难忍。有很多练拳者因忍受不了这种痛苦而选择放弃。在芗斋老先生随郭先生习拳时出出进进有几十人,最终熬过来的只有芗斋先生一人,芗斋先生说我终于挺过来了,郭先生这拳就是给我预备的,一般人练不了扛不过来。郭先生就是通过这种练法使学者从“大紧”而到“大松”,从而奠定拳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功夫”。芗斋先生说:“只要过了这一关,就相当于拳学中的博士,以后拳学道路一片光明”。芗斋先生还说:“过了这一关也不定就准能成为拳术大家,但拳术大家必得过这一关,不过这一关肯定不会成为拳术大家”。李洛能、郭云深、尚云祥都闯过了这一关,最终都成为拳术大家,只要有了这种功夫即使成不了大家也算是有功夫的。有了“伸筋缩骨”的功夫,力可就不一样了,其它运动练的都是肌肉的力,下大功夫的人也只能得局部筋骨力。“伸筋缩骨”法得的是整体“筋肉若一”的力。筋骨力可产生静力——即不动之力,王芗斋先生讲的“持环得中”就是这种力。“持环得中”在技击中有妙用,以后再讲。筋可把人连接成整体,即“气生于骨而连于筋”,整体力在技击亦有妙用。人的运动靠肌肉,动时可产生力,人在较技时,运动靠肌肉产生力,但两力相交瞬间是不动的,需要静力,筋骨力则产生静力,这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之力是筋骨力与肌肉力共同完成的,完成得好即为“筋肉若一”。这种运动之法非“伸筋缩骨”功夫不可得。
     “伸筋缩骨”这功夫可使人力透三节,“气贯四梢”,而“三节四梢齐,五行必合一”。“三节”是指人体各关节、各部位都有力。“三节、“四梢”、“五行合一”是技击训练中“身法”、“步法”、“手法”、“上法”的基础,没有基础,技击各法均无法得到。
     “伸筋缩骨”可使人产生自乘力(自挣力),其它运动的力都来自动作幅度的惯性力,芗斋先生习惯称之为“抡力”、“砍砖头的力”、“闭眼大撒手的力”、“一出手一大片的力”。伸筋缩骨可使人在没有惯性,没有动用幅度的情况下产生力,武术大家的力一般人理解不了,实际上就是这种力,这种力芗斋先生习惯称之为“自乘力或自挣力”。
      总之,“伸筋缩骨”产生的力与其它运动产生的力是截然不同的,它是中国功夫的专利。其它运动是产生不了这种力的,中国功夫与其它运动本质区别就在于此。
      3、试力。“试力”也称“摸劲”。“伸筋”的目的是“力充三节”,在力到二节的时候,或基本上到“三节”时即可做试力练习,试力可起到加速力透三节之功效。试力练习的基本原则是要慢、要停。芗斋先生传下几个经典试力,不论练哪一个都要遵循“一慢二停”的原则。为什么要停?停才能形成桩,要把试力当成无数个桩来练。初练试力时至少把一个动作分解成五、六个动作来练,要经常停,停下来体会站桩时的感觉。站桩是在不偏不倚的状态下求均整、松紧、虚实……。试力是在偏倚的情况下求均整、虚实、松紧等,要把试力当成桩来练。站桩的要求就是试力的要求,反过来在试力中体会出来的东西要还原到站桩去练。站桩、试力互为根,站桩是静,从静中求动,试力是动,但要在动中求静,停下来才能更容易体会静,操之越熟停顿的次数越多,停顿的时间越短,久练才能达到“动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状态。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想强壮必得解决三个问题(1)鼻要呼吸;(2)口要出入;(3)就是动静。呼吸和出入问题在养气中解决,动静问题要在伸筋与试力练习中解决,试力中的动需要的是肌肉的力,静需要的是筋骨力,动静互为就是“筋肉若一”。
      4、搭手。搭手就是通过接触把对方来力断掉,所以也称“断手”。双方接触最有可能的就是双方手先接触,手是人攻防最好的工具,人不可能用眼睛去接触对方的拳头,所以接触首先是手,这是人的本能决定的。
      中国的武术大家们技击时都是通过搭手来完成攻防的,这也是中国武术的专利。其它运动的攻防是通过打虚完成的,其它运动技击时只能打虚,不能搭手,搭手时需要的力是筋骨力,其它运动的训练中没有筋骨训练。中国武术技击的特点是打实,“见虚不击击实处,要知实处正是虚”。打实是通过搭手来完成的,为什么能打实,是由于它的训练所决定的。筋骨训练可练就自挣力,自挣力可使人在不动时产生力,也叫得中的力。“持环得中,以应无穷”。实战中两力相接即搭手,敌用横力我用竖力,敌来竖力我用横力,即可以把敌方来力断掉。
      搭手练习主要是“守中、用中、夺中”的练习。守中的练习就是我的手指指向对方的鼻子,这就是中线。用敌横我竖,敌竖我横之原理来保证不失中线,熟练后用同样的原理攻击对方中线,攻击对方中线时除了手上能控制对方外,还要运用步法、身法、手法、上法同时攻击对方中线。
      搭手是一种经历,经常搭手可掌握力的习性,在搭手练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还要还原到站桩去磨练。搭手练不好,技击就不可能达到非常高的境界,高水平的技击就是搭手。
      王芗斋老先生的搭手功夫非常好,一经搭手全身就活了,搭上手拾脚就踢人,上步就放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搭上手对方就是自己的拐杖,站不稳的时候对方可以托他扶稳,自己力不足的时候可以借对方的力量来补足。王老在70多岁的时候,自己练习时费劲的动作一搭上手反到不费劲了。王老先生与人实战时他所考虑的不是怎么去打别人,怎么防别人打自己,而是怎么去和别人搭手,只要一搭上手就赢定了。
      逼迫对手搭手的原则是:肩架的配备。肩架配备首先要符合守中、用中的原则,即自己的一只手要指向对方鼻子中间,另一只手要与主力手相配合,配合的原则还是守中,二手臂尽量往前伸,尽量靠近对方远离自己扩大防守范围。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利于防守,如果对方从侧面实施攻击,我可以搭对方的中节或梢节,这种防守方式就是我方的反应比对方稍慢也可获得搭手成功,如果双方反应相当就更别说了;另一个是利于进攻,因为在距离对方鼻子近的地方搭手,一旦成功,对方的要害部位全暴露在我方攻击力下。还要根据对方肩架的位置来配各自己的肩架,原则主要是防对方直拳,使对方出直拳时正好打在我方手臂上。间架配备妥当后要慢慢的接近对方,慢进可让对方不易闪躲。这只是强迫对方搭手的原则,在具备“功夫”的基础上练这个非常容易,有天赋者一听就明白。
      5、技击桩法
      持桩经过养气、伸筋的锻炼可使身外有物,再经过试力、搭手的练习,自然地使这个身外的物变成身外有人,能到此境界,此时再站桩可叫技击桩。技击桩的锻炼包括“养气”、“伸筋”、“试力”、“搭手”训练中的全部内容,身法、步法、手法、上法都在其中,而且还要研究两力相接(即搭手)瞬间之学问。熟练后再研究怎样搭手,怎样接触。练技击桩不但需要强大的功力而且还需要经验、天赋,是境界相当高的“功法”.
      中国武术技击的特点是打实,技击桩的训练不能离开求实,求实后再根据横竖力的原理求虚。王老先生技击时他考虑的不是如何击打对方头部、身体,而是怎样与对方搭手,只要一搭上手就稳操胜券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mijishu888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