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非常稀少的奇门兵器“钩镶”
钩镶是一种汉代常见的、钩、盾结合的复合兵器。此种兵器兼具防、钩、推三种功用,一般配合环首刀使用:战斗时一般用左手的钩镶将敌方长兵器钩住(对戟头横出的小枝特别有效),同时右手环首刀挥向敌面门。有的武侠小说中将它描述为护手钩类的兵器,则纯属无稽之谈了。历史文献中有关钩镶的记载不多。难见全貌。不过其实物在考古发掘中有多次发现。另外。在汉代画像石、砖中亦有不少钩镶和使用钩镶的图形.资料尚属丰富。
钩镶整体呈弓型。两头各有一个向外的弯钩,两个弯钩一般上钩长于下钩。钩为圆柱形的长铁铤,都稍向后弯。上钩顶端为锐尖;下钩末端有的为小球状。有的则为锐尖形:两钩中间连接一小型铁镶(盾牌)后的把手,把手前面为一块圆角长方形薄铁板制成的镶。用圆盖钉固定于钩架上。有的镶则呈上宽下窄的犁形状。镶前面上部的正中位置有一突出的长柱形尖锥。尖锥的顶端有的作小球状。有的则作锐尖形。钩镶一般通长(包括上钩、下钩和中间的镶部)在60— 70厘米左右。
钩镶的作用是:镶用以推挡和击刺,主要起盾的作用;钩用以钩束对方兵刃,以利于自己的兵刃杀出。它的作用较单纯防御的盾要积极。所以汉代刘熙《释名·释兵》说:"钩镶,两头曰钩,中央曰镶,或推镶,或钩引,用之宜也。"钩镶通常与刀、剑等兵器配合使用。左手持钩镶挡钩敌人的兵器,右手持刀、剑砍刺敌人。钩镶创制于汉代,当时盛行铁戟,而钩镶对抵抗戟的进攻较为有效。因戟有横出的小枝,被勾束后,很难迅速抽回,持钩镶者即可乘机砍刺对手。汉晋以后,戟逐渐退出战场变为仪仗用器,钩镶也随之衰微以至绝迹。此外,在印度也有类型形状和作用的兵器,叫做羊角盾,钩镶和羊角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汉代的铁钩镶,由河北定县博物馆提供,在定县中山穆王墓出土。
看贴回帖好习惯 看帖回帖一条路! 看帖回帖一条路! 有钱、有房、有车,人人都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