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也来说说为什么要学武术练拳
闲来无事,在拳击吧看到一则视频,一名男子在车站买票时,遭醉汉连打三个耳光,忍无可忍将对方击倒,全打脚踢致使对方重伤。事后,该男子遭到公安部门的通缉,在家人劝说下投案自首。由此想到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当时我一家三口和朋友们约好,去水上公园玩,车在高架上与一车发生矛盾。细节就不说了,肯定是对方的责任,我是开车一年也扣不了1分的主。对方在前面拦我车头,几次三番我的火就上来了,就想下车。这时被我媳妇劝住了,她说,你的脾气我是知道的,下去肯定得伤人,咱们就哪都去不了了,几个朋友家还在等着呢。我忍住没下车,矛盾也没激化,最终各行其路,但是心里着实郁闷了一阵子。
情况与视频上的类似,试想如果对方下车,或者我下车,照那种情形肯定会动手,当时火气又大,出手不留情,那肯定就会有人受伤。然后呢?要报110,交警处警后交给当地派出所,伤者送医院,赢者暂时拘留。这时你就得找人了吧?找到人你得还人情,找不到人你得吃官司。要是落个刑事责任,以后出国办签证都受影响。
所以派出所也宣传:不要打架,打输进医院,打赢进牢房。
那么练拳或者练武,究竟有什么用呢?
练武要循道,这就是武道。老子曰:“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我个人一直认为,武术这东西,原先应该是给身小力亏的人练的。
古人云,文人为相,武人为将,文武双全者出将入相。最早中国发掘人才的方法是“举荐”和“查访”,这是权贵们和大家族(古代称“门阀”)的特权。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当时只针对读书人,并没有设武举。到了唐代,武则天首次开设武举。唐朝武举主要考骑射、步射、举重等,此外对考生相貌也作了要求,要“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宋代,因宋太祖赵匡胤定下“以文立国”的国策,武举考试除考武力外,还要“副之策略”。武艺考步射、骑射两场,合格后再参加文化考试。文化考试主要考兵法、阵法类的知识。元朝科举制度兴废不常,不设武举制度。到了明代,武举考试则更进一步,以考察谋略的笔试为主,而以武艺为辅。清朝以后,尚武的满清统治者有将个人武艺考试放在了前面,首先考骑射、力气、武艺等,然后合格者再参加笔试。
所以古代的练武,主要练的是射箭、骑马,接下来呢?是枪棒。隋唐时的枪称为“槊”,为马上功夫,由于需要很大的资金支持,一般小门小户的极难练成。到了宋朝,官方的武艺主要指枪棒,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自身就是武将出身,并且号称“一条杆棒打四百军州”。《水浒传》中常见也更受大家崇拜尊敬的就是“枪棒教头”,林冲就是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神龙一现的王进,虽只是笼统地说是“禁军教头”,但也是“这枪棒终日搏弄”。
舞枪弄棒,自然是身高力大的占便宜。所以古代武将,都是身材高大,“貌极雄伟”者为之。这个就像拳击,邹市明这样的蝇量级选手,技术水平再高,也很难经受住泰森这种重量级选手的一个重拳。所以才有“一力降十会”之说。
说到这,大家也别小看拳击。拳击和射箭都是人类古时的生存技巧,原始人用以强健体魄而可以于恶劣的环境之下生存。在弓箭未面世前,人类主要以拳头和腿脚来进行自卫,这是拳击的雏形。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许多有关拳击的记载中,传说雅典王子赛希阿斯(公元前一千年)就通晓拳术。而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考古发掘当中,也发现了一千七百年以前拳击活动的遗迹。在古希腊奥运中,拳击运动就已经是比赛项目之一。这项运动被称为角力拳击,据说拳击手套外面嵌有铁蒺藜,激烈的搏斗常常以失败者的殒命而告终。
这说明,拳击在西方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那么身矮力小的人,如何才能对抗甚至战胜身高力大的人呢?这就不能不说咱华夏民族的智慧了。
身矮不要紧,咱练灵活啊,“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力气小不要紧,咱练整劲,集全身之力击其一点;再有,咱还可以练硬功,什么鹰爪手、铁砂掌,“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如此,便有了武术。
西方有句俗语:“上帝是公平的,他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窗。”个高的人往往不如身矮的人灵活,老话讲“大汉必呆”就是这个意思。咱用快打他的慢,这就是扬长避短,是不是符合老子讲的“天道”?
那么身高力大者,为什么要练武术呢?我个人认为,如果说身矮力小者练武是为了胜敌,那么身高力大者练武就是为了胜己。
我自己觉得练武一是强身健体,让自己有个好身体。二就是增加自己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的存活几率。三保家卫国,往大了说去当兵,保卫国家。往小了说保护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当他们受到伤害的时候,那就必须要毫不犹豫出手了,住院,坐牢也在所不惜。平时的话,有人骂咱几句,打咱几下真的都无所谓,咱躲开就行了,争勇斗狠没有意义。
国家有政策,凡是练到武术家的身份,打伤人不犯法。因为武术家都有武德,打的肯定是坏人。
还好你没下车说不定遇到个练武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