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八极拳精要
霍文学:霍氏八极拳精要一、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动用八面
何为八意?即惊、慌、狠、毒、猛、烈、神、急。八极拳谚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其意是:太极拳沉稳而善守,八极拳刚猛而善攻。八极拳势猛力刚,然而太刚则易折,这就要求练八极拳术者虽势刚力猛,亦要讲求拥搓带缓,阴阳顿挫,气力贯通。内以练气独善其身,外以练硬而壮其筋骨,在攻防格斗上要有虎之威猛,在劲力上以刚劲为主(爆发力)。其动如崩弓,发若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动手时,举手不让步,动手不留情。
何为八形?即龙、虎、熊、猴、燕、鹞、鹰、鸡。虽模仿每种动物的招式不多,却生动地把它们的特征表现了出来。但并不是机械模仿,而是把每种动物最具代表性的神情和特征提炼出来,经过“人性化”,其由其形而取其意,妙处就在于似与不似之间。
八形之精义:龙的搜骨、腾云;虎的离穴、扑食;熊的坠肘、摇曳;猴的缩力、纵跃;燕的抄水、钻天;鹞的穿林、翻身;鹰的目精、爪力;鸡的抖翅、独立。
这就要求在习练八极拳时,要根据八种动物的形象特征去体会相应动作的要领,以促进功夫的增长和实际应用的功效。例如:在攻防格斗上要有虎的威猛和熊的沉稳。如此种种习练者可在练习中细加体会。
何为八面?八面为八方之意。汉·刘安《淮南子·地形训》曰:“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又“九州之外乃有八殡,八殡之外而有八肱,八肱之外乃有八极。”高诱注:“殡,犹远也。肱,维也,维络天地而为之表,故曰肱也。”八面为八方之意,八极拳意思即拳发往四面八方,可达极处。因此,习练八极拳术者,要按八方之意去训练,所练之劲向四面八力撑出,与八方极远之意相合。同时本门训练讲求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八个部位的运用,以提醒学习者时时集中精力,使此八个部位的攻防技巧达到精求熟练,达到极点。
了解以上要求后,在练拳时,要以全身协调和顺为主,内动必形于外,外动必发于内,意动形随,气动血行;呼气胸缩,吸气胸胀;以气活血,以血养力,以气促力,气到力发;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二、势贵中平,身贵正直
在练习八极拳时,要以中平架为主,经过刻苦练习后,也要兼顾低平架,即矮架。开拳用力时意为头顶青天,脚扎大地,含胸拔背,松肩切胯,气贯丹田,上身正直,两膝勿过足尖,扣裆圆裆,出跟步,劲贯八方,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架子才能搏人,八形八意,以“极”字为宗旨。
三、论六合,论呼吸
八极拳要求呼吸自然,气发于鼻,而按于丹田,力由气发,以达内外相合。若达此,首先要做到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达此三合就算修成一小乘功夫。继而追求内三合之效果,即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力合。此内外三合为八极拳发劲之六合,也就是要求练拳时以达到六合为目的。有的人练完一套拳后,别人说:“他练的劲很合。”这说明按六合要求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
四、精气神和三盘
所谓八极,分为内四极和外四极,合为八极。内四极为眼、意、气、力,外四极为头、身、手、足。人体分上、下、左、右、中、前、后部位,各部位在练习时要合,合就是一极。
人有三宝——精、气、神,在练习拳术时要有精气神,无精打采是不行的,同时三盘要正。三盘通常指头部为上盘,躯干为中盘,腿足为下盘。明确划分时,上肢和肩以上部位为上盘;上肢和肩以下、膝盖以上部位为中盘;膝盖以下为下盘。
这就要求我们在练拳时三盘要正,练得要合,并有精气神,拳打得才正确。
五、刚柔相济,虚实相生
我们所练的八极拳纯为刚柔不离,先柔后刚。凡初学者应从柔开始,然后再刚。要根据习练者的先天体质而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如是强健者,要将其刚性泄尽,再将实力换出,此为去刚还柔。如遇体弱者,则先刚后柔,但要量力而行,勿用猛力,渐渐放劲进行,练久则刚。
六、明主宰,辨三节,知根叶,通经络,贯通劲
全身动作,眼为先锋乃通观四路,脚是战马主站立行,手是兵卒为技击之将,要眼领意动,步随手准。三节要明,上节不明手忙多乱;中节不明全身落空;下节不明足多而跌。头为叶,身为枝,足为根。脚无根则不稳,为固其根,要经常练习骑马蹲裆式,从而有一个稳重扎实的架子。上节的劲由肩经肘而达于手指,下节的劲山腿催山,经膝而达于脚趾,中节以腰为主,带动四肢,手催步,步催身,力必出于自然,而又贯于沉实,虑灵活泼,沉稳多变,方可得心应手。
七、步法稳重,手法精微
霍氏八极拳步法有:拥搓步、跺碾步、骑马步、四六步、弓箭步、子午步等。足踏偏为空,身歪为空,步法不实不稳一动即跌。步法是发力的源泉,力起于脚跟(根),发于腰际,贯于指尖(趾尖)。力有吐有含,吞如吸铁不见形,吐似放箭力前贯,出手运腋力,臂微屈。出手高不过眼,低不过膝,刚中含柔,柔内生刚,力注掌根。与人相较时,气自丹田吐,全凭力注掌心,按实始用力,吐气须开声,三字沾按吐,发劲要急,变式要快,定式要稳,要发耸动劲,最忌发粘长劲。
八、拳术之六句口诀
八极门人常说:“武艺虽精窍不真,费尽心机枉劳神。”习武有六句口决:脚对鼻,肘对膝,肩刘‘胯。手与足不离,一动百动腰上起,舒筋缓骨一口气。
脚对鼻——前脚的脚尖与鼻尖上下直线相对,运用脚对鼻的方法,胯自然收拢,更好地调整身形。 肘对膝——在做动作时,肘与膝要协调,抬脚先起膝,甩手先㈩肘,一肘带一膝,一膝随一肘,这样动作才有精神。
肩对胯——肩与胯要紧密合作,不可有差错,肩随胯,胯随肩,要掌握先后,主次分清,顺肩顺胯,动作随合。
手与足不离——四肢呼应,才给人以美感。先足后跟手,先手后跟足,这是手与足配合的基本规律。上打一举一掌,下必后跟一腿,有时为了练掌或拳的功犬,腿是处在某一位置而不动,上肢移动次数较多,但下肢要支撑得稳,这也是四肢的配合,并不是说机械地理解上肢动下肢也必须动。
一动百动腰—上起——习练拳术时,身体应保持中正,以腰为中心。一动百动,浑身上下无不动,但要掌握动作的移动轴心是腰。人的上下身好比车轮,腰就是车轴,任何动作都要从腰开始这才能使上下身的活动舒服自然。
舒筋缓骨一口气——要求舒筋缓骨,气匀力柔。舒筋缓骨的窍门全在肩、肘、腕,胯、膝、足。运膀,先把劲发于肩,再传于肘,然后到腕。运用腿时,是按胯、膝、足的顺序发动。肩与胯的发劲,肘与膝的运动,腕与足的停劲,要互相联系,一气贯通。气匀力柔,就是动作小的“气口”,要给人一口气的感觉,不能憋气、岔气、截气。这个窍门全在内三合上,必须心中有数(眼与心合),然后把气运足(心与气合),再用力把它放出来(气与力合)。内三合实际L就是做到心明眼亮,量力而行。
九、劲力独特,明暗相兼
练习八极拳时,有明劲暗劲之分,还行沉坠劲、十字劲和缠丝劲之别。要习练八极拳,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劲的问题。内家拳讲究形和意,用暗劲;外家拳讲究手、眼、身、法、步,用明劲。八极拳在练习时以暗劲养力、长功夫,为明劲打基础。所以,八极拳属内外兼修,具右内家拳、外家拳的共同特点。
暗劲属柔;明劲属刚。明劲暗劲结合,实际十就是刚柔相济,使动作具有节奏感。只有叫劲没有暗劲,就像有骨头没有肉,累得慌手忙脚;只有暗劲没有明劲,就像有肉没骨头,使人神散。暗劲擎着明劲,明劲带着暗劲,不能分离,否则就成机器。一定要先暗后明,用暗劲把明劲引出来,动作才能到家。
明劲和暗劲的结合不是半斤对八两的关系,有时暗劲拉得长些,甚至—套拳术动作都用暗劲习练;有时明劲用得多,如八极拳、应手拳等,行的要“懈”,有的要脆,行的要猛,有的要狠。因应用而异,不是一成不变的。
沉坠劲的练法,要气沉丹田,沉肩坠肘,做到气往下扎,不能提气,防止下空一场空。对于初学者必须注意松肩,身体正直。这个沉坠劲不仅是使身体稳固而屹立如山。
十字劲,又称四面劲。练时要十趾抓地顶蓝天,两肘两头撑。意思是:其动作上下左右四方,做如同十字形撑展的劲。也就是将沉坠劲中所凝聚的劲力,再向四面八方扩张的意思,以达于极度和深度,所以劲意的增长是无限的。
缠丝劲,就是将十字劲转绕回环、滚攒撑里而出来的劲。这个劲是无往不复,要使这个劲循环、贯通全身。这个劲是蓄意的劲,周游全身,而劲不能中断,要连绵不断,随遇而出,应感而发。通常我们通过意念把劲转绕钻到脚下。有人觉得这个劲不太好练,们只要用心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必产生意外的功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