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若惊鸿 发表于 2015-12-21 09:03:06

陈守孚古传心意拳

古传心意拳是完美的
心意拳的真正内家练法是要抛弃对每把拳劲攻击性目的的关注,把注意力完全转移到内在的修炼。在练一把劲的时候根本不去想这把劲如何打到对方身上,如何用这把劲击倒对方,而是探究自己在练这把劲的时候,内在的感觉是如何的,有没有通过这把劲把自己的内在攻击潜能完全发挥出来,也就是有没有把这把劲彻底地发挥出来。
24把是早就公开的东西,练心意拳的大多都会练,为什么很多人练不出浑圆劲呢,道理很简单,这24把劲,每把都有内在的意劲。这个意劲是绝密的东西,老师轻易不传的。


      中国人历来有尚古精神,对传统技艺都认为是古代的好。但也有很多人持相反的意见,认为古代信息闭塞,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比现代好,包括传统武学。大侠学过很多传统武学,也曾寻思着自己创一门古人没有的武学,但真的静下心来想一想,才知道这种自创武学的想法实在是很幼稚的。
      这就要说到传承的重要性。大侠上面啰嗦介绍陈守孚老师的师承,其实是应对了一个很要紧的理念,陈守孚老师告诉大侠,他的所有武学百分之百来自铁李两位先生的教诲,没有任何自己的东西。他学到系统的心意武学,那就好比一个大学教程,只要按照那个教程去练,一般人都可以练出惊人武功来,而那个教程便是历代保守的至宝。陈守孚老师认为自己学到这个绝密的全套教程,他这么说,很多人无法接受。陈守孚老师便道:“不接受没关系,我的东西公开了,欢迎大家批评,也欢迎大家把更好的东西拿出来。如此,才是中华武学复兴的新气象。” 陈守孚老师也不是空头理论家,他是一个实战家。他说出来的武学境界,就一定能够做到。
      铁老传给陈守孚老师的东西有三样:劲法、身法、空法。心意拳可以看得到的厉害就来自其劲法。内家拳的内劲历来是个神秘话题。太极拳说松到彻底,内劲就产生了。形意拳说桩站得好,内劲就可以爆发。八卦说不停地走圈,内劲便会自然产生。陈守孚老师的内劲练法直截了当,便是通过身体内部的高强度的对拔争力来产生内劲。说到身法,这是一个基本失传的东西。一般的武师可以做到定步和直线发劲,但在身体的随意变化中依旧保持最大强度的发劲,目前绝少有人可以做到。最后的空法就更神秘了,那是一种类似禅悟的境界,一定进入,身心的感觉脱胎换骨,重回武学,便可知没有悟空的武师根本无法理解悟空武师的境界,两者也就根本无法比试。
      这劲法-身法-空法三步曲完全是自省自悟的,没有对练拆招的练法,也没有推手、揉手一类的东西。陈守孚老师坚持认为,一讲对练,层次就低了。说个比方,子弹和炮弹需要练习瞄准,但导弹却是自动瞄准。做普通士兵天天操练实战,做一个导弹兵却根本不可能天天实战,但最后真的动手了,那个导弹兵远比普通士兵厉害。心意拳就是把自己的身体练到象导弹一样厉害,而心意拳的出招也就象导弹那样,没有虚招,招招爆发。
      陈守孚老师常道,这个心意拳实战可不是开玩笑的。他自己承认还没有到收发自如的地步,他如果出手便是连环爆发,直到摧毁对手为止。因此,他轻易不出手,如果有人前来挑战,他喜欢和对方谈拳理。如果对方听得懂,也就不需要交手;如果听不懂,交手时对方必败。他自称可以回答任何心意武学问题并当即实作示范。大侠原来问题一大堆,跟了陈守孚老师两年多不知道提了多少问题,他每次都给大侠以惊奇,因此,大侠赞美他是心意武学的活宝库。
周伯通双手互搏与陈守孚两劲齐发

      陈守孚老师常说,武侠小说里的有些东西是真的,周伯通双手互搏便是一例。大侠当年读武侠小说,自己也寻思着如何双手互搏,但想了半天也无法理解,只有自己解嘲道,那毕竟是武侠小说,不可当真的。
      所谓两劲齐发,用心意拳的招法就是一手以某一定式进攻时,另一手以另一定式同时进攻。对方防住一手,却无法防住另一手。例如,左手以熊形左单把攻击,右手以横式鹰捉攻击。熊形左单把是主攻,横式鹰捉是副攻。一般人练拳不懂两劲齐发,自己只能发一劲,自然也只能接一劲。遇到对手两劲同时杀到,必定手忙脚乱,接下一劲后,必被另一劲所伤。
两劲齐发是心意拳的秘传心法,陈守孚老师愿意将这种殊胜的攻击法公开于世。各位拳家可以自己回家以自己所学的各门拳法设想一下“两劲齐发”这个原理是否可以用你的拳法演化出来。比如拳击如果按两劲齐发原理来发起攻击, 就好像是左直拳和右摆拳同时发出, 你一定会体验到这种打法的别扭和不切实际, 在形意拳中左手出崩拳,右手出劈拳, 那是什么味道? 各位自己可以回家去试,如果你觉得大侠在这里唾沫飞溅、高声大吹的两劲齐发是不可能有效的攻击法,你去学一点心意六合拳,再体会大侠所言是否有理。如果你问一个心意六合拳师,他不懂两劲齐发,那么那个拳师的层次定然不高。大侠虽然不才,这两劲齐发的打法却已了然于胸。如果大侠出手,遇到低手用一劲,遇到高手也必用两劲齐发。
这个两劲齐发贯穿在陈守孚心意拳的功架里面,任何一个大把都要做到两劲齐发。这种练法的绝妙好处在于,极度地提高了双手的协同作战能力。但目前流行的心意拳练法却大多是单劲单发。陈守孚老师明言,单劲单发就是失却真传的明证。铁老先生特别教导,如果不懂两劲齐发,心意拳练出来的功夫就是好比是瘸腿功,因此,两劲齐发是心意拳上层次的不二法门。
举个明显的例子,形意拳五行拳的劈拳,双手大多是分开的,一手前劈,另一手下按腹前。那个前劈手进攻的时候,下按腹前的手是不参与直接进攻的。崩拳也是同理,一拳前崩,另一拳必收回。在常见的心意拳中,单把一手前击,另一手扶在前手后面,不直接参与进攻。陈守孚老师的心意拳却要求所有的大把都要两劲齐发,鹰捉把的后手附在前手的手腕下,如果攻击,双手必定同时杀到,前手下压,后手侧上击,双手之间产生一个合力。单把是前手竖臂攻击,后手横肘攻击,双手臂成十字手的形态。
十字手运用起来便要用寸劲,手臂有四面,每一面都可以发劲,这叫做“面的寸劲”。陈守孚老师当年在上海的时候遇到一位年过七十的少林派18罗汉高手,那是一位少林嫡传的高僧。高僧听说守孚老师的名气后,演示了三招少林罗汉手。那时守孚老师年轻气盛,笑道:“你这罗汉手有个毛病,速度太慢了。”旁边的介绍人大惑不解,因为高僧出手似电,实在不能说“太慢了”。没想到那位高僧居然点头称是,承认自己的确速度太慢。
      这段公案大家听了可能云里雾里,不明白的人以为大侠又在胡吹。其实谜底是这样的,心意拳的快是通过整体发劲,而少林罗汉手的快是通过局部发劲。心意拳好比导弹,整体运动,随机调控,整体爆炸,而少林罗汉手相当于炮弹,炮弹出去了,大炮底座是不动的,而飞出去的炮弹也很难转弯的。看拳击比赛可以很明显看出这个问题来,那死命打出去的一拳如果击空,很难立即收住的,而在第一拳和第二拳的空挡之间,那就是拳手的软档所在。
铁老的心意拳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个问题,并巧妙地发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绝妙功法。大侠看网上视频,有一派心意拳把形意拳和查拳的练法参合在一起,表面上看起来很全面了,其实那是不明究竟所至。说白了,铁老的心意拳主要就是面的攻击,传统武学的点的攻击法在铁老这里是被认为第二等的,因此,铁老的心意拳不但不认可拳击法、腿击法,甚至肘尖击法也是被贬低的。少林派的是把点的攻击力强化到极致,铁老的心意拳是把面的攻击力强化到极致。子弹的攻击力是穿透,导弹的攻击力是爆炸;子弹强调瞄准,导弹自动对应。
两劲齐发是通过面的寸劲达成的。如果不懂面的寸劲而采用拳击法,那就很难做到的。如果说两劲齐发是秘传心法,那么两劲连发当不是什么秘密。如果一劲攻击没有撼动对方,心意拳的攻击必有第二招连环攻击,中间不应有明显的停顿。比如用心意拳的熊形双把攻击对方,发现无法撼动对方,心意拳家必定要在熊形双把的势上立即转换成其他劲法,比如折转身变乌牛摆头,用曲断中节的劲继续攻击;也可以在双把上变十字裹横来挫拧对方的整劲;还可以用一头碎碑迎门切进,当然也可以顺势变成虎抱头拧身攻击。对方接得下正正规规的正面第一招,却很难接下心意拳随即而来的第二波攻击。
随心所欲发挥人体的潜能

守孚老师的心意拳有一个妙窍,他说每练一把都好比往扑满里放钱币,这好比乌龟前行,虽然慢,但每步都实在,只要每天练,不管每天练多久,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三年必有小成。
      这个妙窍听起来很简单,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外家拳注重身体的协调性、敏捷性、柔韧性,练的就是功架漂亮。起初看起来进步很快,也比内家拳漂亮,但练到一定程度却无法再进步了。过了40岁,身体的协调性、敏捷性、柔韧性因身体的自然衰老程序而开始退步。于是很多练外家拳的到中年以后便转练太极拳,因为太极拳比较适合逐步衰老的身体机制。
      心意拳因为注重练内功,这个内功是人体内在的一种隐秘性设计,和身体的自然衰老过程是平行的,是一种可以不断增强的一种能量机制,因此,内家高手虽然无法抗拒身体的自然衰老过程,却因为激发了内功而使得生命的能量机制得以维持高强度的状态。
      内功的修炼是一种对身体的探究。心意拳是从练纯刚入手的,那就好比是大火。起初的时候,因为身体的内部不调而无法适应这个大火。有人练了会出鼻血,身体会强烈酸痛,甚至会因为瞬间的猛力而拉伤肌肉群。一旦出现这些情形,不要紧张害怕,你要做的只是把火关小一点,但不能熄火。经过一段时间的文火训练,等身体感觉强壮以后,再回到猛火的训练。过了一阵,身体又会产生不适,你便又转为文火。这种文火和猛火的有节奏转换是基于对自己身体的敏感觉知,千万不能不顾身体状况地蛮练。
      这样经过三年的文火猛火交替的火候训练,身体便有脱胎换骨的感受,因为你把自己内隐的内功激发出来了,而内功是和内气相联的,你也必定产生强烈的内气。这就是“心意六合气功拳”的全称含义。
      大侠跟守孚老师两年了,平时练功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因为在纽约谋生不易。大侠做了六年穷书生,背了一屁股的债,虽然目前收入还算可以,但前面数年的财务漏洞太大,所以赚钱还是第一要务。但即使如此,守孚老师还是鼓励大侠,三年必有小成。
      练了两年心意拳的大侠到底自我感觉如何呢?大侠坦白告诉大家,丹田劲是练出来了,内气也有了,但还没有到江河滔滔的感觉,目前的大侠如果和两年前的大侠交手,结果是易如反掌。大侠学拳已有24年了,但最近两年的进步却超过前面22年的总和,大侠目前相信,自己再练一年便可登堂入室了,因为内劲的增长的确是一滴不漏的。所谓功到自然成,就是说一旦内功练成了,其他的武学问题都自动解决,你的武打本领水到渠成,所以,守孚老师一再强调,不需对练,一旦内功练成了,你一出手便可技惊四座。
      有句老话叫“拳打万遍,其理自现”。很多人练不出功夫来便怪自己练拳的遍数太少。其实,这句老话是有问题的。如果你不懂内功的拳理,再怎么练也没用的;如果你懂了内功的拳理,那么多练的确是长功夫。大侠得到守孚老师的亲传,内功的拳理是明白了,所缺的只是“多练”两字而已,因此,大侠一年以后必以亲身印证心意六合气功拳的神奇。大侠相信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因为大侠要以自身向世人印证文武全才的可能性,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证明中华文明对理想人生境界追求的可行性。
      如果大侠能够做到,相信千万中华学子都有可能做到。守孚老师道,即使三年做不到,四年、五年做到也不为迟。这个心意拳不管年龄,不压腿,不劳记忆(每把劲五秒之内完成),不费时间(每天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都可以)。这样的好东西,大家还不心动?
学修内容
中国武功天下无敌的钥匙就在心意六合气功拳里。
精养灵根气养神,元气不走是其真。丹田练成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学拳容易得艺难,灵劲上身天地翻。六合相聚人难躲,遇敌好似弓断弦。
铁老传给陈守孚老师的东西有三样:劲法、身法、空法。守孚老师认为这二十四大把和四把拳实实在在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优美的人体生理修炼系统技法。
一、二十四把。
二、心意老四篇。
三、丹田功。
三、三盘落地桩、鸡步桩。
四、身法、步法
五、打沙袋、撞树。
六、触手(触点)训练。
七、空法
武侠小说里常把绝顶武林高人描写成生活中的一个貌不惊人的普通人。这在心意道中就是可以真实达成的。不需要熊腰虎背,天生神力,每个普通人隐含的没有被开发的身心能量如果通过心意道开发出来,都足可以令人惊奇。心意道基本不用拳、不踢腿、不摔跤、不擒拿、不推手、不拉筋。心意道练的是一种普通人从来没有意识到的身心锻炼方法,那叫做“撑筋拔骨,咬气肉鼓,一节一气,化尽心空。”
心意拳是从练纯刚入手的,那就好比是大火。起初的时候,因为身体的内部不调而无法适应这个大火。有人练了会出鼻血,身体会强烈酸痛,甚至会因为瞬间的猛力而拉伤肌肉群。一旦出现这些情形,不要紧张害怕,你要做的只是把火关小一点,但不能熄火。经过一段时间的文火训练,等身体感觉强壮以后,再回到猛火的训练。过了一阵,身体又会产生不适,你便又转为文火。这种文火和猛火的有节奏转换是基于对自己身体的敏感觉知,千万不能不顾身体状况地蛮练。
这样经过三年的文火猛火交替的火候训练,身体便有脱胎换骨的感受,因为你把自己内隐的内功激发出来了,而内功是和内气相联的,你也必定产生强烈的内气。这就是“心意六合气功拳”的全称含义。
心意拳的主轴就是伸筋拔骨,意、气、神、空是对伸筋拔骨功夫的评级。第一层心意和筋腱的相应,拳家练拳时如矫健的运动员。第二层气与筋腱的相应,筋腱一动,内气蒸腾,百病皆消。第三层神与筋腱相应,筋腱如百炼钢,运功神出鬼没,出手如千手观音。第四层空与筋腱相应,浑身筋腱密织如丝,无有空隙,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整个身体犹如佛般庄严圆满。


守孚老师感慨心意六合拳的把位训练就是达成至高武学的捷径,就好像是大学里教程,只要你按照教程规规矩矩完成学业,你就可以得到学士学位,而你要想再上一层楼,追求硕士、博士学位,心意六合拳里都有特定的训练教程。
守孚老师认为心意六合拳最大的妙处就是完全没有什么故弄玄虚的东西,把位训练是实实在在的训练,每练一把,练者都会有所感受,就好像是朝一只扑满罐里投硬币,每投一个都储存在里面。久而久之,身体就会产生奇妙的变化,内劲自然会上身,出手自然火辣。
中国内家拳法是科学的、简捷的、健身的、实战的和超越个体的。守孚老师叹道,这心意六合拳是中国内家武功的顶峰之作,是需要大智慧去学的。守孚老师传授的内功心法皆是实实在在、立竿见影的功法。何谓立竿见影,那就是此时此地当即让人茅塞顿开的妙法。守孚老师常讲心意六合拳是很科学的拳法,其练法极简单又极深奥。通过把位训练最后可以达成脱胎换骨、永葆青春的功效。陈守孚老师认为真传内家拳法可以使人体的体力高峰从常人的二三十岁推迟到六七十岁。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其实只需要每天半个小时左右的内家武功训练。守孚老师五十多岁,但每每被人误认为只有三十四岁,心意六合拳的永葆青春功效对绝大多数的常人来讲可能是比技击很有意义的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守孚古传心意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