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两个教程的区别(随谈)---韩竟禹
意拳两个教程的区别(随谈)韩 竟 禹
昨天还有人问我说:“你说第二教程,那么第一教程在哪里?”
这确实是个问题,没有详细看过第二教程的人都会问的。
那怎么回答呢?
您是指回答什么是意拳第一教程吗?
是呀。就是怎么划分。
你在《拳学掬滴》上有提到他们的区别啊,让他们看您的书。
如果简单地回答,就说:在您之前的训练体系都是在认识论指导下的,您这一套体系是在本体论指导下的,这是它们的区别。因您之前的训练体系在先,故称为第一教程;您这一套训练体系在后,故称为第二教程。这样的回答不知道行不行?
说的好!关键是我们自己在表达具体内容的时候要加以自简,才无过。就是说,在发言前要提醒一句:我的这个内容是从哪个角度说的,这样才能没有过失。要不然,听众以为您的话是普适的,这就不对了。
按我的理解,您说《第二教程》这个“第二”就是从时间先后的角度说的。
没错。这是从发生的时间上来说。但本质的区别还是认识的不同。
是的。就象您说的,第一教程是把拳当作一个对象来描述,然后练习者根据这种描述去训练;而第二教程则是以直接地体验方式去认识拳。我有没有理解错您的意思呢?
您说的非常好。关键是在教学的时候,学生并不理解这个东西,所以当老师的就要交代清楚。要紧的是下意识是由行为刻画的。所以从一开始就要从整体出发。而不能再走先局部后整合的老路。
第一教程与第二教程都需要用语言作为表达工具,但第一教程的语言一般是规定性的,第二教程的语言一般是指向性的。
是的,一开始就从整体出发是最完美的。但有些人一下子理解不了,有时不得已也需变通一下。这样理解对不对?
对。如果加以自简就无过了。
“第一教程与第二教程都需要用语言作为表达工具,但第一教程的语言一般是规定性的,第二教程的语言一般是指向性的。”您的这个表达很精到。
多谢您的夸奖!我也是经过很长时间思考才想到的。
因为我想第一教程与第二教程都需要把语言作为表达工具,但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我从很早以前就在思考这个问题。那天忽然眼前一亮,才找到了答案。知道了它们不同的语言特征。
在哲学中称这是两个语言序列。
接着我要问:第一教程的语言规定的是什么东西?第二教程的语言指向的是什么东西呢?
很明显,第一教程的语言规定的是一个客体的动作,而第二教程的语言指向的是一个主体的行为。
您说的对极了!如果进一步思考一下,当一个人做这个客体动作时和从事这个主体行为时,他的意识状态有什么不同呢?如果明白了它们在意识活动中的差别,也就把握了意拳两个教程之间的区别了。
您说的这个确实很关键,大家都应该加以注意的。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日 于珠海 韩的一个浙江弟子,我接触过,他的理论比韩还要先进。
他说:意拳其实是不要站桩的,你觉得自然就对了,譬如走路,就是最高级的意拳。
真的这样吗?
鄙人认为,理论高是没用的,关键是按你的理论练,你自己能出功夫,你的受训弟子能出来,这才有说服力。其他的都是浮云------- 没想到现在还流行这样的一问一答的?? 张月明先生说:
意念活动是意拳训练的关键。意拳的意念活动是以人对宇宙中客观存在的感知为借假对象,锻炼者以生活中真切感知的适合于拳学运动的意念活动作为训练手段,从而获得身体与精神 的高度统一协调。意拳高手神全意足的境界,才能正真体现“力量是一切精神的集结”。如果以生活中不存在的假想、幻想作为意念活动,轻者不会产生效果,重者有害身心健康。现在很多意拳书籍描述了意念活动的具体内容,但是自学者的理解与明师的书面表述有很大的差距,关键是学者不知这个“觉”。
http://www.wushuweb.com/x1/forum ... 5274&extra=page%3D3
韩先生这个文章的意思无非就是怎样把老师的“觉”变成学生的“觉”。
一般采取的方法是老师给学生打比方的方式(第一教程),韩先生的方法是让学生从自身(本体)上找(第二教程)。
我的问题是:很多“觉”不是学生自身已具备的,而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也就是如果“本体”上没有这种“觉”,那该从何下手呢? 谢谢!
偶再琢磨一下。 玩一玩先生:您好!
敬请您在网上查阅韩先生以往的所有文章,怎样得到这个觉,已讲的很清楚了!祝您功夫精进!我现摘转“意拳第二教程原理”一文中的一段给您分享:
由于强化训练必须是在正确行为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的。就是说,要通过反复从事正确的主体行为才能达到强化自身潜意识中正确的动力定型的目的。在正确的动力定型的基础上才能做进一步开发自身潜能的训练。因此决定了运动量的训练必须在得到了质的肯定以后才能进行。根据这个原理,意拳第二教程确立了先质后量的教学训练顺序。先把握运动的普遍规律,获得正确的运动能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广泛的迁移训练,和提高运动量。对整体的运动规律,只有通过对整体的运动状态的把握才能得以进行。因此意拳第二教程在教学训练中,首先通过对“一动”的认知来获得对普遍的整体的运动状态的正确把握,从而把握运动的本质。在把握了运动的本质的基础上,再将正确的运动状态迁移到一切时空中去,从而获得自由的应答能力。在自然的普遍的正确的自由的运动动力定型确立后,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运动量的增加,来达到对人体潜能最大开发的目的。因此意拳第二教程是以对运动状态的把握做为自己的基本教学内容的。教学课程安排,是根据在时间顺序中展开的“一动”中,各个阶段所处的典型运动状态来进行的。它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 松——运动的起始状态。
二. 紧——运动的终止状态。
三. 松紧转换——运动的进行状态。
四. 形松意紧——运动的预警状态。
通过四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学生完整把握了运动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就可以举一反三地进行迁移训练,从而获得在一切时空中正确运动的能力了。
由于意拳第二教程的教学核心是让学生认知把握自身的运动状态,而这个自身的运动状态只有通过自我体认才能完整地觉知把握到它。因此意拳第二教程的教学实施主要是围绕着学生对自身运动状态的觉知来展开的。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一.示觉有相——教师通过指引学生从事一个具体运动行为的方法,使学生的身体进入一种运动状态,学生通过内省觉知把握了这种运动状态。
二.得觉则止——使学生理解老师指引的那个具体运动行为只是个教学手段。一旦通过它觉知把握了这种运动状态后,就应该停止再从事老师所指示的这个具体运动行为了。以免形成固定的运动动力定型。
三.运觉无住——学生要把已经觉知把握了的运动状态迁移到一切时空中去,从而获得无限自由的应答运动能力。
四.自觉圆明——通过以上过程,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已经圆满的认知和把握了自已的运动能力和运动规律,达到了对拳认知的最高境界。
意拳在认识到意识在人体行为中所处的主导地位后,才命名自己是“意”拳的。意拳第二教程紧紧抓住塑造主体意识的行为动机这个教学训练核心。首先树立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己正确把握自己的意识动机,由正确的意识动机来推动自身的运动行为,自然地得到符合客观科学规律的运动状态和运动形态,同时也得到了符合我们主观要求的客观结果,获得了客观妥效性的验证。由于对主体的意识动机状态的把握是要通过主体自意识来进行的。而自意识活动只有在主体地位确立后才能得以进行。所以这一切又都需要在本体论思想方法的指导下才能得以完成。 是说我呢?看清楚:我可只问未答,更没有批评韩先生的资格和意思。
我的问题很清楚:如果本体没有这个觉,不靠打比方的方法怎样去找这个觉呢?
希望能得到解答。 问疑答疑是我拳学秉性
页:
[1]